40分钟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8月   作者:陈晶
[导读]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地,在规定的40分钟的时间里,如何构建高效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是广大教师不断研究和实践的重点课题。

西安经开第一学校南校区   陈晶 710001

摘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地,在规定的40分钟的时间如何构建高效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是广大教师不断研究和实践的重点课题。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够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数学学习基础。本文主要阐述40分钟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校课堂;方法
        前言:高效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在一堂课中(或较短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一项学习目标的课堂教学过程。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此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和工作来抓,主要可通过提前预习、创设情境、小组协作、媒体教学、强化练习几个方面开展教学。
        一、提前预习、做足准备
        为了提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让学生提前对知识内容进行预习,并引导其掌握预习方法,如在预习时不仅是看看课本的内容,还可以对一些基本内容和知识点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是这样?还有其它方式吗?和以前学过的内容存在什么关系等。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若没有思考出解决方法,可以将其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进行重点学习或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把握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果。此外还可进行适当的课外预习,此法主要针对中高年级,进行课外预习也要结合教学内容,可以是编数学故事、出脑筋急转弯等。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也能促进培养其自学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并为其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够很快融入课堂学习中。教师可通过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其兴趣,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以及教材教学目标来创设情境,以此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奠定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以四年级上册“认识更大的数”为例,教师创设情境如下:以前我们学习过万以内的数字,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用到比万还要大的数字,展示资料:我国的领土面积约9600000平方公里。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720000平方米。然后引导学生读出这些数字。(设计目的:让学生初步理解比万大的数字,从而引出下面的学习内容)接着通过复习万以内的数字引导学生回忆计数单位……通过有效创设情境,引出新知识,激发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性,促使其通过思考问题来理解知识,以此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小组协作、促进学习
        通过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促进学习,也可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效果。在开展课堂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结合学生能力设立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能力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即有优秀生也要有后进生,这样帮助学生协调每个小组的成员,然后以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讨,通过为小组成员合理分配学习任务,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以“四边形分类”为例,该课程的目标要求是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图形,并了解这些图形的特点,教师布置小组学习任务:观察讨论这些图形各有何特征。学生在小组探究中可通过量一量、动手操作等方式寻找图形的边、角的特征并记录下来。接着在合作中分析、探讨其特点是什么。学生在合作探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每位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积极配合小组合作,如善于动手的学生要积极动手操作,逻辑思维强的学生要发挥思考和分析的优势,语言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可积极参与讨论等,这样确保学生在小组协作中发挥扬长避短相互促进学习的作用,从而以小组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媒体教学、丰富内容
        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拓宽课堂教学渠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信息和资源,开阔学生视野,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通过视听感官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在课堂上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其主动学习性。以“确定位置”为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电影院的座位表,给出每位同学的位置,让其找出对应的座位。如西区10排09号、东区10排36号等。通过让学生找自己的位置,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找寻座位的兴趣,以此引导学生快速掌握确定位置的知识点。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中,通过声音、视频和图形等为学生构建了形象化的数学知识模型,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研究欲望,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便捷的教学平台。
        五、强化练习、鼓励评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练习,如口算、笔算、解决问题等,同时在练习结束后要积极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数学练习是对知识的巩固与提升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能够使其在练习中不断提高数学水平。在进行课堂练习时,教师要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练习题,强化习题的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以便满足不同学的学习需求。如对于基础能力差的学生设计习题以简单为主,使其能够理解数学含义及基本的计算方式。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增加一些难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在评价环节,教师要给出正面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的鼓励和认可,这样有助于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其学习信心。还可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进行反思,提不断高自我认知水平,激发其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结束语
        总之,教师想构数学建高效课堂,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结合其学情和教材内容,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方法,以学生为核心,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激发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参与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庄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初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3):143-144.
[2]王志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05):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