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利用人物教学实现家国情怀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8月   作者:杨宁
[导读]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讲授史实,更要注重历史价值观的教育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中国五千年的浩瀚历史中,涌现出无数有志之士。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银川一中 杨 宁 750001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讲授史实,更要注重历史价值观的教育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中国五千年的浩瀚历史中,涌现出无数有志之士。他们都有强烈的家乡和国家的感情。他们献身于国家的生死存亡和国家利益。高中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历史教学要立足中国实际,培养高中生的祖国情怀,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高中历史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窗口。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策略
        引言:纵观高中历史教科书,无论是古尧舜豫时代,还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祖国之情始终贯穿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这种珍贵的母国情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财富。在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充分挖掘历史事件中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名人宝贵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优秀历史人物为标杆,引导学生严于律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培养中学生家庭情感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利用人物教学实现家国情怀的培养的意义
        第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整合有利于中学生民族观念的培养。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中学生的爱国精神,教育他们热爱祖国和家庭。注重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整合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第二、在高中教育过程中,为开展德育教学活动提供有利条件,德育是指思想政治学科,是整个高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与高中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性,对高中生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良好的德育教育可以影响高中生的素质,高中生的素质水平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可以使高中生更好地了解民族历史和民族历史的发展过程,有利于培养高中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使高中生形成良好的国家责任感。此外,还可以培养高中生尊老爱幼等多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利用人物教学实现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2.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高中历史教科书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只是简单地阅读,没有对其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理解。同时,学生也没有经历过与这段历史有关的事件。因此,很难感受到历史事件中的情感思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这部分历史知识,让学生体验历史的意义,学习相应的历史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在开展家国情怀与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教材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部分知识内容,进而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课程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播放与抗日战争有关的图片、音频等资料,使学生对这部分历史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使高中生学习能充分体会战争的残酷和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在这个过程中,历史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先辈抗日英雄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从而促进祖国的发展。
       2.2在历史故事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这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长期开展这一教育活动。仅仅依靠课堂引导学生学习,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家国情怀教育的效果,历史教师需要重视课堂教学过程,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它还允许学生自由地建立历史协会。通过定期的社区活动,使学生融入和渗透历史课堂中的家庭情感教育,从而达到理想的高中历史教学目标,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高中生游戏参与度高、好奇心强的特点,定期组织学生到当地烈士陵园或历史博物馆,实地了解历史英雄事迹,有利于教师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此外,历史俱乐部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或打扫学校的历史教师,让学生充分了解历史文化,充分感受历史名人的思想,间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3创设小组合作
        目前,小组合作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另外,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教学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南京大屠杀》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让学生先阅读教材的这一章,对教材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寻找与这部分内容相关的史料知识。同时,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学习南京历史的过程,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此外,高中生在寻找南京大屠杀相关资料时,能充分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对历史的屈辱,从而激发高中生树立保家卫国的思想,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总结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正确认识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从而增强高中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李波.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途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3):189-190.
[2]李秦苏.高中历史教学中世界意识与家国情怀的交织[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0):245.
[3]吴珍珍.丰富历史教学手段唤醒学生“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培养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5):67.
[4]左言琴.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8):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