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思维导图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8月   作者:张小康
[导读]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学有所获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尝试将思维导图这一直观形象的思考和表达方式引入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来。

渭南高级中学 张小康 714000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学有所获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尝试将思维导图这一直观形象的思考和表达方式引入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来。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依据大脑的放射性特点发明的一种可视性的、发散性的思维工具,它是一种将思想图像化的技巧,也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它采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因为新词造成的障碍,教师不断地给学生灌输音、形、义,学习的过程里没有学生的个人的思考和创意,同时学生很难记住这些孤立的词汇,还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以及对文章的整体认知,不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阅读是学生要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整篇阅读文章,当学生读完文章,并完成思维导图的每一层,再来看这个思维导图,复杂的阅读文章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学生们对文章结构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文章的要点和重点句子一目了然,并且使用这样的方法词汇的学习不在是孤立的,而是以意群形式出现,词汇是在语境中习得的。整个阅读过程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学生全程独立思考,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人教版必修一 Unit 3 Travel journal 的阅读课Reading---Journey down the Mekong为例,介绍思维导图在阅读课中的运用。在这篇记叙文中,围绕主题dream &plan, 用思维导图引导出what, when, where, who and how这些记叙文的要素,将不同的信息分支以不同颜色标识出来,并根据人物对事件的反应分析了人物性格特征,并了解了湄公河的特点和流向以及沿途所要经过的地形,不仅学到了地理知识,也懂得了如何做好旅行前的准备工作。思维导图将教学的重难点自然融入图中,以生动形象的图示帮助学生快速梳理架构,思维导图的运用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让学生围绕阅读主题,进行充分联想、发散性思考,将与主题相关联的知识分层分类进行管理,增强学生对整体框架的认知,让学生在阅读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一个可视化的学习效果。通过设计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把阅读内容的精髓提取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图式来促进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对文章内容进行有效储存和回忆。同时利用思维导图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已有的语言知识,运用思维导图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篇章结构和内容话题,同时注重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让学生通过略读、跳读、细读获取相关信息,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有效地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