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的科学化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8月   作者:陈文文
[导读] 环境是一门无声的教育。主题环境被称为隐性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功能。

阳县鳌江镇实验幼儿园总园    陈文文 

摘要:环境是一门无声的教育。主题环境被称为隐性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功能。在创设主题环境的活动中,幼儿往往能够积极参与并能有效互动,对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认知能力均有提升作用,可以促使幼儿获得全方位的发展。现如今已经引起大众的广泛重视,并且逐渐成为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教师在创设主题环境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结合实践教学体验,从主题环境选择材料、创设内容以及表现形式、布置墙面、绘图和怎样同幼儿进行互动等进行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环境是不容忽视的教学资源,教师应结合环境的利用和创设,使幼儿获得积极的发展。主题活动,简言之指的是按照主题活动的进度,充分结合班级的墙面,使教师和幼儿一同参与进来,并且采用幼儿能力范围内并且感兴趣的方式结合丰富多彩的材料创设和主题活动内容相关联的环境。将主题活动环境渗透进幼儿的实践中,意思是指结合能够令幼儿产生兴趣的内容为着手点,并用丰富多彩的方式进行呈现,以符合幼儿兴趣的表现方式为前提,与其进行充分互动,以便有效引起幼儿对主题活动的热爱。同时还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效提升幼儿全方面的技能,从而对幼儿的发展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一、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师幼共同参与设计
        陈鹤琴先生曾经发表过这样的观点,他认为结合儿童的动手操作以及开动脑筋的环境,可以促使儿童更加了解周围的事物,从而产生对环境的爱护之心。教师在设定主题环境的过程中,应积极创新教学观念,赋予幼儿主人翁的身份融入环境创设中,围绕本主题可以结合哪些内容进行环境创设问题与儿童展开讨论以儿童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参考,让儿童充分行使环境创设的权利。
        教师从前台决策者退居到后方观察者,比如开展大班幼儿的“车子叭叭叭”主题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征求幼儿的想法和意见,以收集图片和绘画的方式,按照车轮数目的分类原则将车子分成独轮、双轮、三轮、四轮以及多轮等。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收集并且展示火车、公交车、有轨电车以及出租车等的车票,并将公交车站、火车站以及的士停车点等建筑图或者标识进行展示以及将幼儿创作的绘画进行展示等。主题环境优势十分显著,具有丰富且美观的特征,还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共同参与的机会,使幼儿和主题的距离越来越近,与此同时,还使幼儿对环境产生亲切的感觉以及获得成就感。



        二、墙面高度适宜,共享互动学习
        幼儿是创设环境主题的主体,也是创设主题环境的服务对象。所以教师应重视幼儿的特征,如幼儿的生理发展特点,以幼儿的视觉高度为着手点,设定主题环境墙面的高度。根据日常经验而言人的视觉和物体表面呈垂直状态时,效果体验最好。因此,教师应考虑到幼儿的视觉舒适程度,创设主题环境的墙面高度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身高,除了墙面高度外,各种提示卡、标识和展板也应考虑到幼儿的身高,这样才能够体现幼儿的主人翁地位。创设主题环境还要考虑到是否具有互动性,即创设主题环境时,应考虑到幼儿和环境是否形成有效的交流空间,让幼儿可以在观看主题墙饰的同时和其他同伴相互交流看法以及各自的经验,使幼儿和同伴以及教师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获取新的认知,这样就实现了主题环境教育的有效性。
        三、在主题环境的创设中。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
        在创设主题环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自主参与到主题环境的布置和设计中,可以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同时也是在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比如在“有趣的端午节”主题活动中,教师要意识到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为幼儿提供参与环境布置的机会,这样可以使主题环境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落实环境的教育功能。
        比如端午节来临之前,教师可以向幼儿讲述与端午节相关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可以组织幼儿一起对龙舟和大船进行绘画,并将绘画完毕的作品沿着轮廓进行裁剪,将裁剪后的作品作为墙壁的装饰。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幼儿制作的其他作品添加到主题墙上,使端午节的元素更加丰富,令教室充满节日的氛围,同时还可以令幼儿产生期盼过节的心情。随着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幼儿亲自制作的手工艺品逐渐丰富了墙饰,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粘贴在墙壁上,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同时也很好的展现了主题活动,加强了幼儿和环境之间的互动。
        总而言之,环境是一种隐形的教育资源,在日常教学中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主题环境因不同的内容而具有特殊的指向性。教师在创设主题环境时,应结合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围绕主题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人翁地位,并采取相应的材料以及合理的表现方式,积极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为幼儿提供符合他们兴趣的环境,对幼儿的各方面技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最终使环境育人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落实。
参考文献:
[1]袁爱玲.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管倚.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及其教育功能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