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 突显课堂主体地位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8月   作者:李屿
[导读] 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外,还有就是要充分地发挥每位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提高课堂效率 ,挖掘出学生潜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溆浦县卢峰镇警予学校  李屿  419300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外,还有就是要充分地发挥每位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提高课堂效率 ,挖掘出学生潜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关键词:兴趣 主动 师生关系 自主探究 主体地位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工作的目的,就是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我们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追求“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宗旨。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理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教学突出的问题与对策。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发掘学生潜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呢?现在谈谈我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学习数学,在课堂中去积极思考,自觉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如何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想,首先要去关爱学生,用自己的真情对待每一位学生,用老师的真情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要讲究授课艺术,不能死板,要学会在幽默诙谐,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讲授新课。再次,教师上课时要把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方法很多,关键是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进而更好的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二、要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个非常和谐的师生关系带来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同学们个个没有怨气,情绪饱满。他们怀着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大胆质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就充分展示出来。老师怀着对学生的爱在课堂中解疑释惑,循循善诱,指点迷津,教师就引领主导的作用。在课堂上,老师把说话的权力还给学生,把一部分黑板让给学生,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这样,会给课堂带来勃勃生机,学生不仅可以依靠自己的思考去学习,还常常可以毫无顾及地向老师质疑,陈述自己的理由。
        三、寻找闪光点,让学生尝试成功喜悦
        由于数学学科基础性,加之学生人数多,数学基础普遍薄弱,这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难度较大。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我们在教学和布置作用时可以分层设置。


对于学困生来说,老师设置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即使回答的不够全面或只是沾边儿,我们也对此大加赞赏,借此发挥抓住闪光点表扬他们,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克服畏难情绪的信心。对于大部分中等及中等偏上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认真自学,勤于思考,大胆探索,在攻克难题和摸索规律中尽情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改变以往机械地,呆板地接受新知识的途径,进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四、 采取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自主探究式学习不再是教师面对知识独白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知识创生的过程,是学生在明确了学习目标后,运用教师、学校、社会提供的学习资源自主设计、自主学习、自主评价、最终达到自主发展、自我完善的学习过程。
        学生学习新知识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学生的经验对学习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学生在经验世界中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学生已经形成了一些相关的概念和定理。其中有些是模糊的或者与要学习的概念定理不相适应;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看待问题的形式。从新旧知识和经验的关系看,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引入常常是促进新知识获得的有效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还要结合学生所处环境的状况将学生其他方面的实际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现在的教科书则突出探索的过程,就要求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摸索出结果。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抛弃满堂灌得做法,要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实践、总结。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的体现“备学生”这一环节,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彰显,让学生的个性化的看法、见解得到尊重。对于一节新课,先如何铺垫,创设情境,在教师精心备课中无不体现了以生为主,以师为引导作用的新课改要求。在复习巩固环节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订正。在总结环节中,老师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新的收获?”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创新教法之路,只有教法创新,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五、要为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留下足够的空间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给学生的思维和探索留下充分的空间,改变只注重分析知识之间的关系以及直接呈现这些事实性知识的做法,转向注重探讨学生如何以探究、自主的方式获得知识的能力,为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留下广阔的天地。教学过程设计时为探索和思维留下充分的空间,实际上也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了适应各自需要和水平的不同探索机会,从而使教学的安排能够较为容易地适应个别差异,真正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观察,我们对一个问题有了认识。但要弄清它的本质,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去勤于思考。只有勤于思考,我们才能揭示问题的来龙去脉,才能把新旧知识点联系起来去全盘分析,才能找出问题的症结。只有勤于思考,才会使学生的思维更敏捷。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必须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既要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求索,不依不赖,大胆设疑,敢于钻研,而教师要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勇于改革,做学生学数学的引导者,领路人。
        总之,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有机整体,只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数学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