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低年级音乐节奏的趣味教学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8月   作者:许晓雯
[导读] 音乐最为关键的是节奏,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应从这个核心着手,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乐安小学  许晓雯 362123

摘要:音乐最为关键的是节奏,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应从这个核心着手,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音乐节奏教学过程中,应契合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以趣味化的方式开展,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更好感知节奏,促进节奏感的提升,从而促进这个方面创造力的发展。本文针对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展开探讨,分析音乐节奏教学现状与问题,并提供了这个部分趣味教学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音乐节奏;趣味教学
        引言:音乐构成要素多,节奏是最为基础和核心,做好这个方面教学,促进学生节奏感知力与创造力的提升,对于音乐素养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节奏,其次要依据学生认知特点,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形成良好的节奏感。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受兴趣的影响, 学生爱学和乐学,学习效果就会比较突出,故而应进行趣味教学,吸引其参与,体验中增强音乐节奏感,为演唱能力与创编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另外,音乐节奏的趣味教学中,学生获取很好的体验,音乐审美能力也会提高。
        一、低年级音乐节奏教学问题
        小学低段的音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低龄阶段,因此,低年级的音乐课堂需要有更多的趣味性来引导学生.节奏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激发学生的音乐节奏学习兴趣;通过对节奏的学习,掌握基本的概念;在提高学生的节奏感的基础上,增强其对乐曲、歌曲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及分析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相对比较少,相对于节奏训练更加重视理论传授,以及歌曲教唱等。节奏是音乐中最为关键的要素,但是针对这个方面教学安排严重不足,教师不知所措,学生节奏感难以提升,影响音乐素养的发展。节奏训练依照的是教材,但教材中都是一些固定的节奏型,缺乏变化性,略显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节奏感知能力的提升。教材中音乐节奏训练形式单一,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让学生拍手,打出节拍。长期采用这种训练方式,让原本可以很有趣的节奏训练,变得枯燥且沉闷。学生参与节奏训练的兴趣下降,身心未能融入,就无法很好的感知和体验节奏。从而导致学生的节奏感不强,在演唱中容易跟不上节奏,还影响其创编能力的发展。故而低年级音乐教学要寻找方法,解决节奏训练中这些问题,才能为音乐综合素养发展打好基础。
        二、低年级音乐节奏趣味教学策略
        2.1借助于朗诵培养感知节奏能力
       低年级音乐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节奏感知能力,应当创新方法,增强教学趣味性,从而使得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加深对节奏的理解,并形成良好的感悟能力。在教唱歌曲之前,先让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这与以往的节奏训练有较大区别,学生兴趣高,就会自觉按照要求去朗诵,过程中就能很好感知和理解节奏,提高对节奏的把控能力,感受音乐的精髓【1】。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音乐节奏比较快的歌曲,学生演唱常常会无法跟上节奏,导致没办法顺利演唱。这个时候不妨转变教学方式,不再让其反复听和跟节奏,而是让学生按节奏去朗读歌词,先以较慢的速度去朗诵,逐渐加快速度,实现节奏从慢到快的循序渐进。在这期间学生不仅能熟悉歌词,也能掌握节奏,因此,能够顺利的完成此类歌曲演唱,并提高其节奏感知能力,音乐艺术修养也会随之提升。另外,相较于一遍又一遍枯燥的节奏训练,这样的形式更具趣味性,并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其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节奏。



        2.2化抽象为形象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向学生解释什么是节奏,学生很难理解,因为过于抽象。在音乐教学的初始阶段,不要去向学生灌输概念,而是要化抽象为形象,使其更好的理解节奏,并帮助其提高节奏感,这是学好音乐的关键。教师在节奏训练中,应当与身边事物结合,把抽象节奏具象化,一方面可激发兴趣,使其自觉自发融入到音乐世界中,学习和掌握节奏,另外一方面还能增强学生对节奏体验和感悟能力,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2】。
        比如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节奏,加强理解,就要将其形象化。以小学生每天都会跑和走为例,在说明音的长短时就可利用跑和走。一般情况下,用跑来表示八分音符X,用走来表示四分音符X。这种情况下歌曲的节奏就可用“跑跑 走,跑跑 跑跑 走”等来表示,十分好玩有趣,这样把节奏直观化和形象化,学生记忆起来就比较容易了,也能更好地感受音长短,还能准确的把握节奏。掌握节奏以后,演唱的水平会提高,同时在促进节奏感知能力不断提升,为音乐综合素养发展奠定基础。
        2.3节奏训练生活化
        低年级音乐节奏训练中,应融入生活中,通过现实中各种声音,亦或者是不同现象,让学生更好去感知与理解节奏。节奏训练生活化,可让枯燥单一的教学,变得充满趣味,这样学生就能在积极训练中,更好掌握节奏。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声音,节奏训练中可以让其去模仿【3】。
        比如在讲解到二分音符的节奏时,为了让学生更好感知,要求其模仿火车鸣笛的声音。学生在呜呜声中,体验和感知节奏,从而快速掌握。又比如在四分音符的节奏学习中,要求其模仿火车启动时发生的声音,让其在突突声中感受节奏。这种教学方式让节奏训练变得趣味十足,可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让其养成应用节奏的习惯,在生活中去感知节奏。
        2.4利用身体律动去体验节奏
        低年级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节奏训练可引导学生进行律动,在此期间感知,提高其准确把握节奏能力。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拍手体现节奏以及变化,也可让其采用跺脚的方式,亦或者是捻指等其他的形式。除此之外,当学生能够熟练演唱歌曲以后,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情绪与情感变化,引导学生进行声势律动练习,一边演唱歌曲一边做动作,从而更好的去感知音乐和节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节奏是音乐中最为核心要素之一,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要抓好这项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节奏感知能力与准确把控节奏能力。音乐节奏的趣味教学,一方面可激发参与和体验节奏兴趣还能为其构建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使其在亲身参与中自主完成节奏训练目标,实现音乐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2020年泉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音乐节奏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立项批准号QJYKT2020—101
参考文献
【1】刘香君. 浅谈音乐节奏低年级教学中的趣味妙招[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22):231-231.
【2】张峰华. 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节奏的趣味教学[J]. 新教师, 2019, 87(03):69-70.
【3】董贝贝. 趣意盎然--浅谈低年级音乐课堂的趣味教学[J].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4, 000(002):112-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