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8月   作者:沈彬彬
[导读] 科技的飞速发展,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相比于传统教学的优势,也是越来越明显。

苍南县桥墩高级中学   沈彬彬 
       
内容摘要:科技的飞速发展,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相比于传统教学的优势,也是越来越明显但在运用新技术的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不能搞表面文章,不能盲目追求所谓的“先进”,要坚信信息技术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促进教师、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字: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优势  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教育。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到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在课堂的深入应用,使得课堂变得丰富、高效、生动。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的通知》中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那么,如何让现代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成为了全国各中小学校亟需攻破的难题。当然,信息技术对现代方式的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地方。现如今,我们开始推行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是得益于信息技术。所以,信息技术对新世纪中的教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成为了我们今后教育教学的方向。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巧妙运用成为我思考的方向。信息技术对新课改当中的数学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下的数学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法有着明显的优势
        1、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以老师为中心,以老师为主导。老师“表演”得好差是课堂效果的最直接的因素。学生是一个被忽视了内心感受与兴趣爱好的被动接受者。尤其是一些较年长的数学教师,他们深受以往“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影响,在其教学过程中,没能充分注意到孩子的理解能力和主观思维。针对这一情况,新课改本着以人为本的目标,还课堂给学生,充分发挥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如何才能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还课堂给学生呢?
        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给了老师们众多的选择。《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心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在这种教学情境的催动下,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精神愉悦感动大大的提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时候也就促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课堂。
       《数学归纳法》的教学就是一个非常典型性的案例。课前导入的这个环节非常重要,通过动画演示人体多米诺骨牌,类比骨牌原理得出数学归纳法成立的归纳奠基和归纳推理两个步骤很直观很明了地将一切不易觉察、容易忽视的现象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易于接受,印象深刻。
        2、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展现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就像导演一样,如何展现、传授你的知识值得去思考。在传统的教学当中,除了一味的灌输和讲解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在数学教学中,会碰到许多抽象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仅凭老师的三寸不烂之舌,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当然,老师的讲解是不可否认的,只是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很多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达到一个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象的效果。让学生与这些难以理解的抽象事物,抽象概念来了个亲密接触。
        《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教学中,定义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椭圆,学生无法理解这个抽象的定义,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会通过实物实验,但实物展示需要课前准备教具并且上课在讲台桌上展示时,后排的同学可能还观看不到,有了多媒体,我们就可以动画展示整个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椭圆的定义。巧用多媒体,不但可以使抽象的过程具体,也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生动,让学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有破竹之势,学生的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3、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最为关注的事情莫过于自己业务能力水平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当中,老师的教学方式想对比较单一。不管是形式、内容还是方法技巧都较为狭窄。而信息技术,给了老师们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提高教学水平,进一步改变教师的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和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在新课改的促使下,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老师从传统的传授者变成了学生的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享受者。这种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得意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让教师转变传统观念的同时,也改变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空间几何体》这节课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若是传统的教学,只能依靠书本,依靠老师的讲解来获取知识但是,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我搜索了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篮球、饮料瓶、水桶、皮箱、漏斗等图片,还广泛搜索了中国乃至世界上有名的建筑物,如水立方、鸟巢、金字塔,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等。我把这些图片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中展示给学生。如此,学生不尽兴趣盎然,还能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还大大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4、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增强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就目前的多媒体应用来说,课堂上需要学生参与或者配合的时候,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到黑板前面演示,人少就限制了参与的范围也不能代表大部分学生,人多的话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这对于一节40分钟的高效课堂来说是不允许的借助实物投影仪就可以直观的将学生的纸质解答情况清晰的展示给全班同学,增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及时的把学生听课情况及时反馈到老师手中,从而让老师最快最新掌握学生动态以及及时调整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立体几中的向量方法》这一章的复习课中,学生们会用几何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也会有学生用向量法来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向量法中建系不同又会影响整个解题过程,因此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有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教师把学生们的解题方法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学生们看,既能让学生领悟多种解题方法,又能让学生高效的掌握解题技巧。
        二、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大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的变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拓宽了老师以及学生的知识面,给教学工作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优化了教学过程。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当中,现代信息技术并不像人们所预料的那么理想,在平时的使用过程当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第一,许多老师不会使用,或者说不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较为年长的老教师。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技术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教师对信息技术不能熟练掌握的话,这会大大制约教师的教学水平,更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二,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还未成熟,有些老师在运用上有点盲目。过度和滥用都是目前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的现象。部分老师过于依靠ppt,没有课件就无法上课,从而丢失教师本该有的能力。许多老师只是让课件起到一个展示的作用,而且将过多的内容,大量的材料都集中于课件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又必须在一节课之内完成应该要完成的教学内容,那该怎么办?许多老师就走马观花式把课件像放录像带一样让同学们过一眼。如此,学生的认可度、参与度不够,更不能很好的接受课件给他们带来的新知识新内容。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第三,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数学教学的课件比较单一。教师在备课、制作课件的时候,应该要按照本堂课的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技术手段和变现形式,比如图片、音乐,得看具体的课堂当中是否需要,不能画蛇添足。有时,适当的图片展示,音乐的聆听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有时就不一定了。这些手段的应用,让课堂看似比较活跃,非常热闹,但是最终的效果怎样呢?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东西,就不得而知了。
        三、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学习?
      通过对培训结构和模式的创新,例如在教学课堂中聘请专家进行教授,将足够的信息化空间和资源提供给教师进行专业化发展,将教师专业化培训力度加强,通常由以下几个内容进行:第一,将技术作为课程的基础,例如计算机操作技术、信息技术等,要求教师以自身教学需求为根本进行专业化发展;第二,在学科和教学论课程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相结合,使技术方法更具实用性;第三,大力提倡教师将信息技术使用到更多、更广泛的领域,例如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中、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等;第四,针对少部分特殊地区,应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以适应于该地区、通俗易懂为根本开展培训课程,并与先进的培训方法如远程培训或是英特尔培训等充分结合进行试点培训,并对培训成果进行总结,从而使该地区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得到充分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加强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不断的提高?
      首先,教师要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教师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教育技术的一些主要理论基础;掌握教育理论的一些基本内容;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其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学应用与创新的能力。再次,要不断学习信息技术,可充分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丰富的信息资源上课: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收集相关材料,制作相关课件;课上教师交待课堂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任务的理解掌握情况,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自主探索、寻求、交流问题的答案或解决的办法,然后教师给出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入融合应用还需要我们用大量实践去摸索,但是未来教育的信息化势在必行,我们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海纳百川”。教师应该以敞开胸怀拥抱的态度,审查的眼光,在实践中更好的把信息技术真正深化应用、融合创新到实处,使自身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从而促进专业化发展的进步,实现信息化教育,同时也能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李春明.多媒体时代[J].计算机技术与数学课程联合探索,2013(7)
[3]赵景耀.数学教育中的CAI[J].数学教育学报,2012(4)
[4]陈万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M],江苏教育技术,2013(1)
[5]张刚要,李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之外的第二条道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路径之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16(5)
[6]张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的方式变革[J].中黑龙江科学,20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