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的结构与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8月   作者:江山娇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研究中,小学数学教材结构是其重要研究课题。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西街小学   江山娇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研究中,小学数学教材结构是其重要研究课题。教材结构是否合理,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言十分关键,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育。这篇文章以小学教学结构改革、数学教材结构和特点以及围绕教材结构的创设方法展开研究,希望可以给小学数学教师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材结构 研究
        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教育部门在教材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老版教材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已经有了一定的出入。因此,教育机构应重视教材结构的创新和发展。针对这一点,笔者认为下面这些问题需要被有效解决。
        一、数学教材的结构及其特点
        1.数的认识
        在小学阶段针对数的认识主要教授学生整数、分数和小数等知识。从整数方面而言,其主要分为五项内容:二十以内、一百以内、万以内、亿以内和亿以上等。分数和小数作为两个阶段,应先对其进行初步了解,然后展开系统性的教学。
        2.计算
        具体内容为:整数、分数以及小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运算的编排顺序是围绕数的认识展开的,每次将数的认识进行拓展,便会相应地编排运算。
        3.量与计量
        小学数学中包含的计量单位主要有:长度、重量、时间、以及体积和面积等。这些计量单位在进率原则方面是不同的,而且部分计量单位由于比较抽象,所以需要较强的理解力,显然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略显不足。所以,针对这些比较抽象的内容,一般选择分散编排,在编排原则上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计算和几何知识的顺序进行配合。
        4.几何知识
        几何知识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其一,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识别常见几何图形的能力。其二,认识平面图形特征。深入了解图形特征,教授学生基本的周长与面积计算方法。其三,认识立体图形。主要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并掌握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5.代数知识
        代数知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渗透孕伏阶段。在小学一年级时期,教师主要讲授用括号或其他符号表示数的知识。第二,用字母代表数的阶段。结合几何图形体积、面积计算以及乘法和加法的运算定律,讲授以字母代表计算公式以及运算定律。第三,简易方程阶段。根据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列出包含未知数的式子。学生熟练应用以上内容后,教师再讲授简易方程。



        6.统计知识
        编排统计知识教材,需要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法,注意应用题以及计算的联系。为了学生能够加强统计方法和思想的认识以及结合统计方法处理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编排义务教材方面主要进行了两项改革,一是不再将平均数的计算作为应用题,而是做为一种统计思想方法。二是统计初步知识分散编排。
        二、建立合理教材结构的认识
        1.联系实际的问题
        教师要注重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比如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我国当前的教材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比如在时代要求、反映实际生活以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等方面。如果想改变这些现象,首先应注意应从现实生活问题中引入新知识。让学生凭借和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除此之外作为工具性的学科,数学应结合一些现实问题,以便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逐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2.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配合问题
        数学具备很强的工具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其他学科的需要,比如,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涉及到计量,教师应注意在不给学生增加学习压力的情况下,给学生安排好这些学习内容。另一方面,数学和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做铺垫。如,应用题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阅读能力和识字能力,所以教师在讲授应用题时,应结合应用题自身的系统性和难易程度,同时还要结合语文课程的教学进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阅读基础,然后再为学生安排应用题。
        3.教材与教学过程的关系问题
        教材是展开教学的基础条件,教材要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编写。结合我国当前的师资力量而言,教材应体现教学过程。其意义在于可以帮助教师减轻备课的负担,还能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的模式表面看来这种编排略显呆板,但是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教学要求,并没有限制教师的教学发挥。所以,编排教材时,要仔细研究各知识的教学过程。
        4.应深入研究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和规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规律展开研究,不能一味借鉴国外心理学家的理论。究其原因,各研究都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人的知识也不例外。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基本由低往高发展,但是划分具体年龄段上差异很大。随着社会和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学生在年龄特征方面也在一直变化。因此,我们应结合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科学技术等情况展开研究,结合我国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规律去编写教材。
参考文献
[1]吴立宝,杨凡,秦华. 基于数学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材调查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12)
[2]张卫星. 如何合理呈现小学数学教材内容[J].上海教育科研.2008(10)
[3]鲁家宝. 关于研究小学数学教材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