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中的湿地面积的动态变化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8月   作者:银丽
[导读] 湿地是有着多功能的、具有丰富物种的独特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 银丽

摘要:湿地是有着多功能的、具有丰富物种的独特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数据统计和实地调查,总结出北碚区湿地的特点为人工湿地面积大,天然湿地面积小;分布广,但区域差异显著;湿地类型少,占全区土地总面积比例大等特点,并分析出1996-2008年北碚区湿地面积变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湿地;动态变化;北碚区;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湿地科学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学科,研究历史较短、学科体系不够健全,与国际湿地科学研究相比,虽然在某些方面在国际占有一席之地,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北碚区位于重庆市西北部,以稻田为主的人工湿地和以嘉陵江为代表的河流湿地占到北碚区湿地总量的绝大部分。
        1.研究区概况
        1.1重庆市北碚区湿地类型及面积
        目前,国际上对湿地的定义尚不统一,但较为公认的 “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根据我国湿地分类系统【1】的分类标准,结合北碚区湿地的现状,本文把北碚区湿地分为:2个一级类,4个二级类,7个三级类。
        1.2重庆市北碚区湿地的特点
        1.2.1人工湿地面积大,天然湿地面积小
        由表1可知,人工湿地面积达13363.81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85.09%,天然湿地面积仅为2341.88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14.91%。
        1.2.2 分布广,但区域差异显著
        北碚区辖5个街道和12个镇,湿地广泛分布在3个街道和12个镇,但又表现出区域差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湿地总体分布在地区上的不平衡。湿地主要分布北碚区的东南部和东北部,其中东北部占湿地总面积的30.79%,东南部占湿地总面积的24.99%;而在北碚区的中部分布最少,仅占湿地总面积的13.61%。
        其二,不同湿地类型的分布在地区上的不平衡。天然湿地主要分布在北碚区的中东部地区,占区内天然湿地的53.46%,而仅有3.26%的天然湿地分布在东北部地区;而人工湿地主要分布在北碚区的东北部地区,占区内人工湿地的42.59%,而仅有11.01%的人工湿地分布在中部地区。
        2.研究区湿地面积的动态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2.1湿地面积的动态变化
        自1996年至2008年,北碚区湿地在面积上的动态变化过程如图1所示:湿地面积时增时减,但总的来看,湿地总面积是在减少的,从1996年的16419.71公顷到2008年时减少至15568.85公顷,平均每年减少65.45公顷。
        就区内的天然湿地而言,1996年至2008年期间共增长2.56公顷,平均每年增加0.20公顷。而区内天然湿地仅占湿地总面积的14.37%,人工湿地面积占湿地总面积85.63%(1996年~2008年均值),故北碚区天然湿地对区内的湿地总面积影响不大,北碚区人工湿地的面积变化主导着这一时期区内的湿地总面积变化。人工湿地的总面积虽时增时减,但总的趋势是减少的,由1996年的14080.49公顷减至2008年的13227.07公顷,平均每年减少65.65公顷。

        
        2.2湿地面积变化原因分析
        2.2.1城市化进程加快,对湿地盲目开发和改造
        20世纪中期以来,北碚区在全国城市/镇化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其城市/镇化进程也日益加快,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也不断加大。由表2可以看出,2002年的36.56万迅速增至51.22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44万人;城镇化率不断升高,到2008年末已达到71.24%;人口密度大致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而增大,但因为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其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新增的大量城镇建设用地主要是耕地,而北碚区耕地类型主要为灌溉水田,因此,作为北碚区主要湿地类型的灌溉水田被大量改造成建设用地,面积大量减少。
           

        2.2.2 污染加剧,导致湿地退化。
        同时,随着北碚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工农业生产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大量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使湿地受到污染,导致湿地生态功能的不断下降,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功能降低,从而加剧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最终使得湿地不断减少【5】。
        3.对策及建议
        3.1坚持科学发展观,合理进行土地利用规划
        北碚区的湿地以水田为主,近年来减少面积最大的也是水田,这部分水田最主要的用途是城市建设。因此,保护湿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合理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切实保护耕地,保护湿地。
        3.2控制、治理湿地污染
        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同时加强水体污染治理的力度,限期治理工农业废水、污水和生产生活废弃物;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防止造成湿地环境污染。
        3.3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造成湿地面积减少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气候变暖,造成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严格控制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减轻大气的温室效应,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气候变暖给湿地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唐小平,黄桂林. 中国湿地分类系统的研究. 国家林业局湿地资源监测中心,2003.4
【2】重庆市北碚区国土局办公室.重庆市北碚区2007年度土地利用情况调查报告(内部资料)【R】.2007-5~10.
【3】陈宜瑜. 中国湿地研究【M】. 长春:吉林科学出版社,1995
【4】重庆市北碚区地方志办公室.《北碚年鉴》【R】.2002—2008.
【5】何太蓉. 重庆市湿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N】,2002年0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