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问题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许旭辉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8月   作者:许旭辉
[导读] 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领域中使用的教育方式也越来越多,其中最重要的教育方式之一是为情况而创立的。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新圩中学 许旭辉

摘要: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领域中使用的教育方式也越来越多,其中最重要的教育方式之一是为情况而创立的。通过创设问题状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全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仅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业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情境;课堂教学;有效应用;教学策略
        前言:问题方案创设主要是根据教育内容实施问题创设,然后让中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种教育模式具备的优势因素很多。本质上,问题方案的创立主要是为了在学生参加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疑问,然后利用相关线索合理地解决问题。问题是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良好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样也是能够促进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的重要动力。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上,应该从学生实际学习的情况方面出发,紧密融合教育教学的内容,为学生设计出非常符合学习目标的问题,在激发学生对于问题探究欲望的同时,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一、“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与实际生活之间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通过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同时,还能够充分的使用较为形象、生动的语言去创设“悬念”,引导学生对于问题产生思考和探究的好奇心,进而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的强烈欲望和兴趣。
        在学习“液体压力与流速的关系”的课上,刚开始引进新课,老师利用学生生活的现象,学生们有坐公交车的经验,站台上有白线,乘客必须站在白线外,站在白线内侧就会非常危险,今天在这门课上学习“液体压力与流速的关系”就能明白其道理。学生在课堂当中带着“悬念”去进行学习和思考,然后就会带着较为强烈的兴趣和较为浓厚的求知欲望针对物理知识内容进行学习,进而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原型”——加深知识掌握
        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依照学生实际的认知特征,从实际的生活当中寻找到与教材中物理知识相应的“原型”,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能够根据这些实际生活当中的“原型”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针对其中所包含的知识和原理进行探究,进而促进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有效内化,最终能够达到一种掌握知识的目的。



        学习“改变物内的两种方法”的内容时,如果冬天冷的时候搓双手,或者用嘴吹热气,就可以让手感到温暖的情况。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所提供的两种暖手方式,其原理和方式是相同的吗?在这样的问题当中,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针对两种不同的传热方式进行有效的区别,引导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并且能够明白,做功是一种内能的相互转化,而热传递是一种对于能量的有效转移。
        三、“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在实际的物理教学当中,想要更好的培养学生具有极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应该重视和加强培养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探索精神以及探索能力。利用生活现象设定“探究性”问题情景,需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创设一系列循环引导和阶段性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辩证地分析问题,创造通过让学生产生疑问并集中听讲,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在学习“杠杆”相关知识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将实际生活当中的各种杠杆相关剪刀进行展示,比如园林工人用来修剪树枝的剪刀,理发师用来剪头发的剪刀,妈妈用来剪鸡骨头的剪刀等,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在不同的场合,为什么人们会使用不同功能和形状的剪刀?”等一些相关的问题,之后,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剪刀特征进行观察。在学生理解了各种剪刀的特征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每把剪刀有什么优点?这是,教师就可以充分的运用自己所学习的杠杆相关知识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探究,针对不同剪刀的阻力臂和动力臂进行正确的指出,并且能够指导运用杠杆原理能够去明白如何使用剪刀更加省力的原理,同时,还能够针对其用途进行明确,进而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
        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物理课堂教学当中是渗透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兴趣,还能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进而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对于物理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对此,教师善于对实际情况合理地创设问题方案,通过实验、联系生活或多媒体技术等,合理地创设问题方案,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物理知识,明确物理现象,明确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以及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确保学生物理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顾健,陆建隆.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物理深度学习的思考与实践——以“物质的密度”为例[J].物理教师,2019,40(12):40-42.
[2]张家浪.以“项目学习”引领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22.
[3]姜晓娟.论情境化高效课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7):5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