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高年段阅读教学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8月   作者:滕小彦
[导读] 在解读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的时候,教师关注最多的是语文要素。

广西省南宁市横县教研室   滕小彦  530300

摘 要:在解读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的时候,教师关注最多的是语文要素。统编教材以“双线”的方式将单元内容组合起来。高年级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有效地发挥文本的作用,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就要精准把握语文要素,采取有效策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语文要素   落实策略
        语文要素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核心概念,主要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传统教学中,语文老师仍然以单纯的说教为主,没有真正落实语文要素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面对新教材,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准把握语文要素,实施有效策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针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高年段阅读教学,如何有效落实语文要素呢?现谈谈几点策略。
        一、解读语文要素,定位教学目标
        只要精准解读语文要素,才能定位好阅读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高效。
       (一)关注单元,整体入手。
        把单元导语、课后思考练习题、交流平台、语句段运用等栏目作为一个整体。单元导语明确点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课教学注重落实要素,贯穿方法的指导和运用;交流平台主要梳理总结,进一步提炼方法,语句段运用更突出实践运用。教学前,教师要关注单元整体,明确语文要素的训练点。如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导语就明确语文要素为: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其中课文《穷人》课后练习从朗读理解、积累运用、拓展实践等多维度设计训练。如“渔家的小屋温暖而舒适,这样的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找出有关句子,体会它的作用。”这样的课后练习设计,就是落实“关注环境描写,感受人物形象”这个语文要素。教学时,教师要纵观单元整体,瞻前顾后,准确把握语文要素,定位好教学目标。
      (二)细化要素,一课一得。
       每个单元导语提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如何把要素分解细化,具体在阅读教学中加以落实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习得方法,形成能力。需要在阅读教学中一一细化,做到一课一得.如在教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单元主题为关注小说,语文要素为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桥》这篇课文主要目标是通过关注人物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其作用。《穷人》这篇课文主要目标是通过关注环境与心理描写的作用,感受桑那和渔夫的形象;发挥想象,创编故事。《在柏林》是略读课文,主要关注学习方法的运用,体会小说的奇妙构思。



        二、落实语文要素,凸显阅读教学魅力
        把握好语文要素之后,如何把它有效落实到课堂,凸显阅读教学魅力?
        (一)品读关键语句,落实语言运用。
        1.读中品悟,积累语言。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小学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学时,可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品读等多种方式,品悟重点语句,在朗读和品悟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
        2.读写结合,运用语言。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门,是培养学生读写等多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让学生做到读写结合,在对文本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语言,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在执教《慈母情深》时,结合课文练写“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
       (二)关注课后习题,巧设学习活动。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高年级阅读课后都设置有课后练习,这些练习涵盖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师要结合语文要素的内容和课后练习的特点,巧设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方法、解决问题,让语文要素真正转化成为学生的能力,彰显其应有的价值。如在教学《匆匆》一课时,结合课后练习“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学生在认真品读句子体会感情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时间的感触,再仿照写下来,重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单元语文要素“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就在阅读教学课内练习中得以落实。
        (三)教给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
       1.引导学生“多思善写”。
       学贵于疑。高年级要求学生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能够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因此,教学时要让关注表达,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鼓励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学时,要让学生走进文本,多写写批注、感受等。
        2. 关注单元“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体现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运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渗透学法指导。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交流平台就提出:品味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课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用此方法学习课文,如《慈母情深》的“细节描写”:母亲陶衣兜,掏出一卷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从中体会到母亲工作的辛苦,也体会到我的羞愧和自责。通过让学生找细节,品人物,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总之,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分析,把握语文要素的根本点,统整单元教学,细化训练要素,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训练活动,并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