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8月   作者:葛晶晶
[导读]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教育教学领域的巨大变革。如何构建高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各学段、各学科教师高度关注的焦点话题。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英华学校  葛晶晶  325600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教育教学领域的巨大变革。如何构建高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各学段、各学科教师高度关注的焦点话题。对此,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信息化教学策略展开积极探索,以期为广大同仁更加高效地应用信息化技术、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提供思路借鉴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策略
        引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推广与普及,为素质教育的落实、深化,拓宽了路径,奠定了基础。数学作为初中阶段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之一,不仅承担着践行新课标的时代使命,更肩负着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重任。新时代背景下,初中教学教师应以新课标为导向,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新颖的教学设计、丰富的课堂提问以及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开展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数学教学活动,推动信息化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完美融合,以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全面提升。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开展,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深入了解。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求欲望。因此,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教师应积极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具有指向性、探究性的教学情境,从而快速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学习效果自然也更好。
        以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图形的轴对称》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借助信息化技术设计如下问题情境:首先,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学生们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然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图形美不美,美在哪呢?”在学生欣赏图片、观察图片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对这些图片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教师形象化地讲解,再加上学生自己的理解,从而逐渐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学生的这一认知过程中,还可获得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可谓一举多得。
        二、借助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优势,能够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呈现方式,将原本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使得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协同作用,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更加高效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例如,在教学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角与角的度量》的相关知识中,七年级的学生是初次接触角的概念,教师便可从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物体出发,如时针的角度、剪刀的角度等帮助学生建立对“角”的初步认知。


然后教师再通过动态演示文稿,引导学生更好地观察角的形成过程,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角的理解,从动、静两个方面对角的概念进行描述,学生发言结束后,由教师进行补充与总结。通过这种信息技术动态呈现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强化对角这一概念的理解与认知,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更轻松、更高效。
        三、借助信息技术,变难为易,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
        从学生发育规律的角度来看,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方式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为学生构建形象化、趣味性、生动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有效化难为易,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突破数学学习重难点。
        以浙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二次函数》的教学为例,学生们普遍反应“二次函数”这部分知识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学习难度较大。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这一应用程序,引导学生对其展开深入探究。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作如下安排:①初识二次函数图象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二次函数y=6x2+4x+9相对应的图象,然后教师将该二次函数的相关参数输入几何画板,计算机会自动生成y=6x2+4x+9这一函数的正确图象。教师可让学生对比自己所画函数图象与计算机生成的图象是否一致,来了解自己对函数解析式与图象的认识是否准确,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②深入了解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时,教师可改变参量中的其中一个,让学生观察图象的变化,使学生自己总结出参量a决定了函数图形的开口方向和形状,参量c决定了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等重要结论。
        四、借助信息技术,多元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
       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使得数学教学方法更加形象、多元,让数学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立体,此外,信息技术的引入,还为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成果、反映学习问题提供了极大便利。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便在于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练习作为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效果、提升应用能力的最佳方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律性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导致课堂练习始终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变革课堂练习方式,以更加新颖的课堂练习方式,激发学生练习动力。而信息技术的引入,通过其丰富性、趣味化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能够有效促使学生提升主动意识,引导学生在更加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课堂练习,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态度的促进中,练习效果自然也更好。
        五、结语
        总之,信息化时代,初中数学教师应不断探索,拓展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将有限的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不断创新信息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夯实学习基础,提升思维品质利用信息技术持续推进数学教学改革,将初中数学教学水平推向更高台阶。
参考文献
[1]潘晶晶.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8):131.
[2]何永晨.浅谈初中数学信息化的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4):33.
[3]张晓凤.试论信息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2):113-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