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分析 香庆东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9月上   作者:香庆东
[导读] 小学生受自身年龄因素影响,对于新鲜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天性,为学生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散发性思维,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石埇镇长山小学    香庆东     535326

摘要:小学生受自身年龄因素影响,对于新鲜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天性,为学生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散发性思维,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中 有效问题情境 创设分析
        引言:新课改教育体系的改革将素质教育作为重要教学理念,创新型教学模式有效明确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与创新,有效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能够增强课堂教学互动性与趣味性,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不断提升学生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让学生在思考和观察过程中不断吸收数学知识,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一、基于游戏、竞赛等手段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不仅要求认真的态度,也离不开冷静沉着的思考。然而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小学数学教师要思考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长方体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尚不能准确地把握长方体的相关概念,教师可以先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品,将本节课所要掌握的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相关概念教授给学生,随后提出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引导大家观察长方体模型,以小组竞赛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看哪一组回答得又快又好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问题的情境。通过这种形式展开数学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对长方体概念的认知,启迪学生的智慧,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学习当中,还可以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为以后正方体等其他类似概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有效问题情境的目标性,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注重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目的,以课堂为基础,保证有效问题情境的目标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逐渐对数学知识产生全新的认知,积极进行合理的交流,营造优质的课堂氛围,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扩展散发性思维,实现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创设合理的童话故事情景,小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较大,可以促使其积极主动进行知识探索,集中注意力,提升学习的效率与效果。例如,在讲解“周长”知识时融入当前较火的“熊出没”故事,熊大熊二在森林中举办运动会,森林中大量的小动物参加,绕着森林跑一圈。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首先需要对森林的周长进行测量,引导小学生进行探索,探索周长的概念,并提出圆形的周长、方形的周长以及三角形的周长,对知识进行扩展延伸,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融入情境中进行探索,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内容,掌握问题的实质,提升学习质量。有效问题情境的融入,可以从根本上促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在探索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掌握知识内容,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水平,完成学习任务。
         三、创设生活案例,拓展教学知识内容。
         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分配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奠定学生扎实的学习基础。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进行合理分组,将学生分成3-4人一组的学习互助小组,为不同学习兴趣小组命名,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避免学生由于学习积极性不足,影响教学效果;其次,可以根据生活实际案例作为活动主题,如:农村生活环境可以将秋收作为活动主题,为学生创设“秋收忙”的问题情境,让同一小组的不同学生成员,扮演不同的生活角色,还原秋收季节会应用到的数学知识问题,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实践问题处理能力。对于学习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仓库储量问题,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与问题处理能力;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习兴趣小组,教师可以结合销售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与综合运算能力。简单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长辛苦劳作的不容易。最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习兴趣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教师可以先让小组间进行互评,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问题总结能力,有助于学生主动发现自己学习能力的不足。然后教师根据不同小组的表现进行精细化点评,表扬学生的学习进步,点评学生的学习问题,注意评价方式,尽量不要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身的学习不足。
        结束语
        创设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教师要坚守生活化、实践化、趣味化的原则,本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求知欲的目的,进行教学之前的准备工作,创设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学生的中学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晓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对策[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06-207.
[2]张继民.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63.
[3]陈远龙.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