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合作探究模式的有效开展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9月上   作者:韦维丽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人们也愈加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的时候,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也愈加地广泛。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大塘镇中心小学 韦维丽 546203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人们也愈加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的时候,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也愈加地广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若是能够合理地进行小组语文合作教学,能够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很好地激发出来,给学生将来更好的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浅谈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合作探究模式 有效开展
        引言: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是新课改下的一种创意教学方式.相对于以往传统教学中枯燥、单一的课堂讲解方式来说,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验.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可以充分表达自身的想法、拓展思维。它不仅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使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不断提升语文学习能力,以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精心设计合作过程,将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出来
        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想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小组合作教学开展时,教师首先需要挖掘教材中的价值,并根据学生年龄及特点设计合作教学内容,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于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兴趣高涨。所以,教师进行合作内容设计时必须保证其鲜活度,灵活地进行内容及形式的设计,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兴趣和激情才能够得到激发,小组合作学习深度才能够真正的提高,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比如在进行《鸟的天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进行小组划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阅读研究课文,根据描述来更好地想象。教师也可以根据课文中的顺序来进行导游词的编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表演。这个时候,学生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描述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课文所具有的意蕴,充分调动学生感官,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其实践能力。
        二、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组内的各个成员需要相互合作、有效分工,这就需要在分组方面下些功夫,这也是防止流于表面的基础。如果随机分组,或学生自己找小伙伴,可能会出现几个差生搭配到一组,那么这个组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小组合作探讨时还会说一些和教学无关的内容,并对周围的小组造成影响。因此在分组时,建议采用异质搭配的原则,即将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分为一组,通过优等生能够带动差等生共同进步。人数以3-5名为一组。此外为避免一些学生浑水摸鱼、参与兴趣不高,应进行小组分工,为小组布置分工任务。比如一个小组中设置记录人员、汇报人员、秩序维持人员等,确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避免一些人无事可做、浑水摸鱼。
        三、讨论分析,互相交流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其最主要的是讲究情感的细腻度。


我们每个人在观察事物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看法,而每个人又有不同的经历,因此在理解文章主题的时候也是各不相同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大家可以各自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集思广益,在探讨与交流中形成不同的思维碰撞。比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时候,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描写了“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这里的金色光芒指的是什么呢?有的学生认为,这个金色的光芒就像是老班长无私奉献、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在闪烁一样,我们一定要向老班长学习,将他的这种优秀品质发扬光大。还有的学生会认为,这篇文章所描述的是抗日战争时候的艰难历程,在文章中最后所出现的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有可能代表的是革命的道路未来会一片光芒。当然,不同的学生肯定还会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如果将学生的这些认识全部综合到一起的话,就一定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四、以教材内容为方向,创建科学的合作探究模式
        以《燕子》这篇课文为例,从内容上看这属于阅读文章,作者借助轻松明快的文字描述了燕子飞来、桃花盛开以及绿柳轻扬的优美情景。整篇文章结构明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因此教师要结合内容在具体的环节为学生安排合作探究活动。首先,教师需要在整体课时上进行把握,每一节课时间有限,要将合作探究活动控制在合适的时间里,保证其他教学流程能够顺利完成。同时要确保合作探究活动与其他流程的衔接性,避免各个环节分离学生无法适应,难以在总体上把握这篇文章优美之处;其次,要明确学生的语文能力,一些内容的学习并不适宜学生合作探究。比如文章中出现的“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带黄色的嫩绿的柳丝”这一句子,其结构较为复杂,则需要教师运用形象的手法进行讲解。另外,教师可以将不同环节的合作探究模式进行整合,初步情景导入环节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进行交流,探讨个人心目中对燕子的印象,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结尾处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整篇文章的把握,巩固知识。即本节课所表达的情感、所应用的修辞手法,以及需要积累的好词佳句,然后分工配合完成探究,在班级中共享成果,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和感受完整地建立这一课的知识体系,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进去非常重要,教师必须认识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并根据课堂实际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做好课堂的引导工作,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进行得比较顺利,切实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香玲.基于小组合作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66.
[2]赵小英.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288.
[3]蔡卫荣.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有效策略[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3-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