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 李雪松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李雪松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产及生活活动中对建筑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中山市星月彩虹房地产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产及生活活动中对建筑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桩基处理属于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重点内容,其处理效果将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本文以旋挖灌注桩施工技术为例,探讨了桩基处理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 土建 桩基 旋挖灌注桩技术
        近些年来,建筑市场社会需求逐渐增大,建筑工程也朝着体量更大、结构更复杂、功能需求更高的方向发展。建筑工程桩基是保证建筑产品安全性、稳定性的重要部分,如何在施工建设过程合理选择与应用桩基础技术,为工程质量形成良好保障,值得我们深思。
        1、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项目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占地18.1公顷,建筑面积34.5万㎡,其中某区段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而且呈现为岩溶作用,在桩基设计方面需要的承载力相对较大,因此决定采用旋挖灌注桩法对项目桩基进行处理。该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施工精度高,在施工过程中可依据建设需求对各项参数进行电脑控制;适用地层广泛,并不需要其他机械的配合便能实现成孔;单桩承载力较大等。
        2、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①充分了解施工图纸和地质勘察报告等资料,明确工程土建施工基础部分的标高与做法,确定施工区域土层与地下水位状况,继而制定具体的挖土深度与坡度,细化人员组织与安排,科学编制挖土施工计划;②测量放线。依据事先给定的坐标与水准点,参考建筑总平面及红线要求,引测至施工现场。在工程项目周边设置好测量控制极限、水平基准点以及轴线,充分关注轴线控制过程的测量与校核工作。保证轴线控制网远离建筑物、机械设备操作与运输线路,同时配置相应保护标志;③针对全体参与施工建设的工作人员做好技术交底与安全文明施工交底工作。
        2.2材料与机具准备
        ①在雨季施工要做好相应的防雨、排水准备,并配置好所需护坡用材料;②施工机械包括旋挖钻机、汽车吊、挖掘机、泥浆泵等,经细致检查合格、性能良好之后方可投入使用;③对旋挖桩施工过程需要的混凝土、钢筋以及型钢等材料,应当事先做好计划并加工。
        2.3作业条件
        ①在施工现场事先做好三通一平工作,将可清除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理干净,亦或是查明地下障碍物;②完成工程桩测量与放线工作,经过检验确保符合工程设计要求;③排除开挖部分及周边的地下水;④钢筋堆放和加工场地准备妥当,加工机械到位。
        3、工艺技术
        3.1桩位测放与标高控制
        依据工程设计图纸,由具备相关资质的测量人员对场地基准点线、桩定位与标高、测量轴线等进行测定,应用极坐标法针对每根桩孔作放样处理。为了确保放样的准确性,必须要针对每根桩作至少三次定位,其中,第一次使用20mm钢筋进行定位,第二次则在护筒埋设之后进行定位,第三次在旋挖过程进行复查定位。
        3.2护筒埋设
        对护筒的埋设要确保其准确性与稳定性,在护筒周围利用粘土进行回填,并作夯实处理。通常情况下,护筒需要采取4-10mm厚度的钢板进行加工处理,其高度介于1.3-3m之间。倘若遇到砂层之类的不良土层,需要适当增加护筒深度。护筒内径要比钻头直径大100mm,且高出地面约0.35-0.3m。
        3.3泥浆制备
        在开钻之前需要准备好足够的泥浆,保证性能优良,造浆主要应用粘土(或者膨润土)、增粘剂以及水。排浆系统包括主排浆沟、支排浆沟以及泥浆沉淀池等部分。在对沉淀池当中泥浆进行净化处理之后,通过泥浆泵将其抽回泥浆池,便于再次利用。
        如果钻进到淤泥或含砂黏土层位置,可能会出现频繁塌孔问题,可以在泥浆当中掺入一定量的纤维与增粘剂,从而提升泥浆稠度。
        3.4成孔
        在完成护筒埋设之后利用十字线法对孔位进行二次测定,同时依据孔位偏差对钻杆进行定位,保证定位效果符合施工要求。确定钻机就位准确之后便可开始钻进,将钻进过程每次进尺控制于50cm上下,初期应适当减慢旋挖速度,且注意放斗过程的稳定性,提斗过程缓慢。


        尤其是针对孔口5-8m段进行旋挖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控制盘对垂直度进行监控,一旦发现偏差应及时予以纠正。
        3.5清孔
        在钻进到设计孔深之后,要将钻斗放在原处,作机械旋转,使孔底虚土尽可能被装入到斗中,并在起钻之后针对孔底的虚土加以清理。
        3.6钢筋笼吊放与二次清孔
        对于钢筋笼的安装主要利用汽车吊进行起吊处理(如果桩长相对较短,亦可通过挖掘机进行配合),与钻孔中心对准后放入孔内。倘若钻孔深度较大,应该对钢筋笼作分段加工处理,并在孔口位置进行对接,保证定位的准确性。
        在完成钢筋笼的安放之后,便开始二次清渣,采取泵吸反循环的方式,保证孔底沉渣厚度不超过50mm。
        随后立即设置导管,要保证导管具有良好的刚度与强度,并且密封性较好,导管平直且管壁光滑,不存在穿孔裂纹,在导管接口位置需要配置弹性垫圈进行密封,底部导管的长度介于4-6m之间。
        3.7混凝土浇筑
        这个步骤是应用钻孔灌注桩处理建筑工程地基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本工程对于桩身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是水下C40,采取水下商品砼。在开始灌注混凝土之前应该联系工程业主方和监理方针对钻孔进行验收、签字,确定合格之后方可作灌注处理。
        对于第一批混凝土的用量,需要满足导管埋深不低于1.5m的条件,待第一批混凝土灌注并确定无异常之后,立即连续灌注,不应出现中断。此外,在灌注过程中,要利用测锤对混凝土面上升高度进行探测,以此为依据适当提升、逐级拆卸导管,确保导管埋深的合理性,同时关注混凝土灌注的速度。依据50㎡/组的标准留置砼试块,以检验混凝土的强度。
        为确保桩顶质量,同时不对砼形成浪费,可以使灌注桩砼的完成面较桩顶设计标高高出约0.5-1m。
        4、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很可能因为某些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事故问题,影响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需要具体采用下述措施进行应急处理:
        4.1塌孔
        在砼浇筑过程中如果出现塌孔问题,可以利用吸泥机将掉落的泥土吸出。
        4.2浮笼
        如果发生浮笼情况,要立刻降低砼浇筑的速度,在确保导管具备足够埋深的前提之下,将导管快速提升,随后缓慢放下,经过多次循环处理,直到钢筋笼恢复到设计位置为止。
        4.3堵管
        先通过吊车配置的吊绳对导管进行抖动,让其内部的砼下落,倘若没能起到预想的效果,便要将砼导管拔出,待清理洁净之后方可重新作灌注处理。
        4.4卡钻
        如果钻机在打孔过程中出现卡钻问题,需要立即将电源关闭,停止钻孔施工,在未查清具体原因之前不得强行启动。
        结束语:
        总而言之,桩基础技术的合理选择与高效应用对建筑工程整体建设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值得广大工程建设人员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其应用效果,通过强化技术投入与监督管理促进工程建设目标的达成,以产出更为优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助推企业发展的同时,为国家经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郑新宇.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1):1357.
        [2]边进东,柳源.民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1):47.
        [3]刘洪伟.试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J].建材发展导向(下),2020,18(7):267.
        [4]杨涛.浅谈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22):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