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正易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800
摘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建筑业的高速运转,当前,在建筑工程中,经常使用到的基础处理措施就是桩基础,想要把建筑的荷载转移到持力层,可以利用工程桩。特别是具体施工期间出现软弱土层的时候,科学的使用桩基础可以将地基有效加固,最大程度保证基础质量达标。因此,对于有关工作人员来说,必须将桩基施工质量有一个充足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在建筑工程上有很大的进步,不管是所用设备还是在人员技术方面都能够达到中游标准。所以来说,实际进行桩基施工期间,将各个细节的处理予以高度的重视,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桩基施工的质量,以此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长久发展。
关键词:房屋建筑;桩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建筑工程行业是促进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不断开发建筑的同时施工技术也得以改进和提升。先进的设备、科学的技术,都使得桩基础施工技术及我国整体建筑工程行业水平得以发展。然而,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在技术方面还有提升创新的空间。桩基础施工技术能够在施工中稳定地基,有利于提升后续施工工作的安全性和建筑投入使用的期限。
1桩基础施工技术的作用
桩基础施工技术的作用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桩基础施工技术可有效提高建筑施工质量,通过更好地结合地基和上层建筑物,提升了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总体质量。桩基础可分为两类:一是能分解上层建筑的部分重量,二是可提升地基的稳定性。国家对建筑施工中地表下土层的紧密程度设有专门的标准,桩基础技术可有效达成这一标准,并让地基更好地承受上层建筑的压力、提升稳定性、安全性。因此,认为桩基础技术对施工企业的价值和竞争力提升具有极大推动作用,可促进建筑行业的进步、进而提升我国经济发展。
2房屋建筑桩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2.1桩位复核技术要点
其一,针对已建设完成的桩基础,实行必要的桩位复核,以此确保全部桩基础符合建设要求,推进建筑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其二,受到不良土质的影响,桩基础施工中桩位发生偏差可能性较大,针对这一情况,要重视对桩位的复核,及时地纠正与修改存在偏差的桩位,最大程度地降低桩位失误,以此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其中,对于桩位复核技术的运用,主要是借助于相关设备如卷尺以及经纬仪以及仪器的应用,实行桩位准确度的测量,并及时地复核与复位与标准要求不符的桩位,以此开展后续的工程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2静力压桩施工技术及其应用要点
静力压桩施工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是将具有一定重量的物体与选定好的桩进行结合,再逐渐将桩基以压力推动到施工场地的土壤结构当中。可以看出,该种技术的优势较为明显,操作简单,成本消耗较小,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不会造成污染,具有很好的环保性能。然而,静力压桩技术要保证应用效果,必须要连续进行才能够达到施工需求。这使得该技术的应用范围也比较狭窄,很难满足人们的更多需求。
2.3扩大承台法技术
对于扩大承台法来讲,是在基础承载能力不足以及承台平面不能达到工程构造要求时进行运用,经过承台面积的扩大展开相应处理。如果桩位具有很大的误差,严重大于设计平面尺寸,已有的桩基不能达到相关构建要求时,能够使用此种方法。对于单根桩来说,要是其承载能力不能达到相关要求时,一定要将承台展开扩大,这样一来,建筑的荷载能够更好地被天然地基和桩一起承担。
另外,要是桩基质量不一致,也会致使承台不均匀沉降,想要提升基础抗震能力,就要连接独立承台,将基础整体性提升,也可以加入抗震地梁提升其抗震性。
2.4桩基础其他施工技术
预制桩施工工艺如下:桩基的测量定位→桩机准备就位→吊桩→对中→压首节桩→接桩焊接→送桩→终压→截桩,其中较为重要的工序有压桩、接桩及终压。首先是压桩。预制桩压桩时需要严格遵循挤土效应,防止管桩发生位置偏移。压桩时,需要按照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中间后周边的顺序逐一进行,同时应尽量避免桩机反复行走,扰动地面土层,桩机运行的设计应合理,便于后期送桩和喂桩。第一节桩基的压桩质量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后续压桩质量,因此,在压桩前需对平机台进行调整,确保桩位定位精确性。压桩时,利用经纬仪、线锤等对桩体垂直度进行控制,避免桩体出现过大歪斜,桩体的垂直偏差应<0.5。测量人员需对压桩过程进行实施监控测量,并随时对桩身进行调整,确保压桩过程中,桩体始终保持垂直状态。压桩过程中还应对施加在桩体上的压力及进入深度进行检测,避免压力骤增骤降,一旦出现此类情况,需要及时停机,并对比当地地质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查明原因后,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其次是接桩。接桩时,上下桩节需要保持顺直状态,中心轴在一条直线,错位偏差≯2mm。接桩时,应最大限度的缩短接桩时间,将接头处进行焊接,待焊接自处自然冷却后,才能继续进行压桩。接桩完成后,需对接桩的接头进行焊接,且焊接质量依据隐蔽工程验收标准予以验收。最后是终压。压桩之前,需先用桩机进行试压,以确保预制管桩终压技术参数的准确性。通常采用双重控制对终压技术参数进行确定,摩擦桩采用的是标高控制为主,送桩压力控制为辅进行确定,端承桩则与之相反,最终结果以设计具体要求及工程实际情况予以确定。预制管桩终压完成之后,需要对顶桩标高进行控制和测量,通常选用水准仪予以测量,测量的误差<50mm。预制管桩进行试压,以确保终压技术参数的准确性。其技术参数的确定,通常使用双重控制,按照桩基础设计的具体要求,摩擦桩是“以标高控制为主、送桩压力控制为辅”,而端承桩则是“以送桩压力为主、标高控制为辅”,并依据设计的具体要求与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终压之后需用水准仪对顶桩标高进行测量和控制,并将偏差控制在50mm范围内。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荷载量的控制,避免荷载量过大或过小,对桩基础地层环境造成破坏,进而影响建筑整体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按照要求和设计对预制桩进行荷载量的控制,提升建筑使用寿命。
2.5水下混凝土灌注
在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施工中,一项关键的内容就是做好质量控制,混凝土质量参数为:①含砂率:40%~45%;②最大粗骨料粒径:<40mm;③适配强度:>设计强度20%。具体施工中,应尽量缩短每一斗混凝土的灌注时间,通常需要将其控制在15min以内,中间不可以停止施工。灌注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高度随时进行测量,并及时做好导管的提升和拆除工作,将导管埋深控制在2-6m之间。为保障施工质量,应该将混凝土顶面控制在高出设计标高80cm以上。完成了混凝土浇筑施工后,需要将钢筋笼上的固定措施拆除,让钢筋笼可以和混凝土一起收缩,以此来保障黏接力。
结语
总之,建筑行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城市文明发展。建筑企业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必须要正确地认识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及时分析各个施工技术要注意的重点部分,按照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要求、类型等各方面因素,提前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土壤结构组成成分,选择合适的桩基础施工技术,以此来强化建筑地基的坚固性,为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做好全面的准备,从而促进建筑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程学辉.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1):68-69.
[2]周辉.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