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32091119701219XXXX 224000
摘要:高支模施工在土建施工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其在打造建筑住宅的外部形态、为建筑内部进行结构构建时提供有力的安全支撑和技术基础。通过高支模的施工能够对外部的建筑墙体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进行后续施工内容的展开。该项技术操作具有较大的难点,需要通过专业的技术规范维持操作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通过将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要点一一展开,希望在具体工程实例列举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形势下,为建筑行业的施工带来一些有益帮助。
关键词:高支模施工;土建施工;运用
通过高支模施工技术能够实现支撑建筑外墙体、达到高层建筑物建造的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层建筑物的建造技术已经逐渐趋于成熟,且工程量越来越多。越来越工程量越来越多也直接导致人们关于建设高层建筑的经验逐渐丰富,技术形式逐渐趋于成熟和专业化。大量事实表示,通过进行并可靠的高质量的高支模操作,能够达到维护高层建筑物安全和进行质量管理的目的,这种形式也已经成为了现当代土建构工程构建的重要形式。
一、高支模施工技术简介
高支模施工技术是一种在较高高度的情况下搭设模板的支撑机构和施工方式。其搭建高度一般超过5m,高支模搭设成功后,施工人员可以进行高空作业。同时又能够保证高支模系统得以维持建筑物的稳定性,在竣工之前,协助施工团队,完成各项高难度操作。保障建筑物施工现场的各项问题得到迅速解决,但其同时又是是一种难度大、危险系数高的建筑施工环节。需要对施工的技术进行严格把关,对施工环节进行规范操作。通过全面系统的监督和设计,在具体的工期之内完成建模高支模施工工作内容的开展[1]。
二、工程实例简介
为了更好地说明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开展形式,通过对其施工步骤和施工的具体要求进行说明,从而使读者了解高支模施工开展的具体方式。某项目在通过确认项目具体数据之后,了解到项目的工作内容包括三层地下室空间、地上共六层。完成整体的施工项目时,地下室每层高度要求在4.7~7.35m之间,每层的空间长度设置在255.4m,宽度设置在50.4m左右。六层楼的宽度大概保持在27.1m左右,实际施工现场中把桩基础作为主要的构建形式。在以南北两个方向配备配电室的前提下,其中部的宽度则大约有24m左右。内部空间构成类似于车库模式,以此作为工程项目施展的基础数据,完成高支模施工的搭建施工技术[2]。
三、高支模设计
由于工程项目的难度较大,因此在开展相关工作、进行具体施工步骤之前,应当了解工程的概况。对工程项目具体的工作量进行确认,考虑具体的施工环节设置。使得在实际开展施工环节的过程中,能够高效快速的完成施工操作,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3.1工程方案设计
设计工程方案需提前选择恰当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根据有效的理论基础,设置具体的工作流程。包括确定轴线位置→固定梁线→安装和固定脚手架→横木枋搭设→安装楼板模板和梁底模板→浇筑混凝土和捆扎梁板钢筋→混凝土养护→拆除水平拉杆和模板等。通过具体的施工流程以及完成专业操作的相关要求,达到高支模施工的目标。在整个施工过程当中,要维持对材料的性能把控。包括其干燥度、密度、重力、重量、种类等等。保证其质量能够符合建筑成型的要求,避免因为暴晒和潮湿导致的模板变形和扭曲问题[3]。
3.2施工现场管理
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是一向重点工作,首先应当在施工的过程当中设置安全警示牌,提醒施工环境内的相关人员注意自身的人身安全。在开展施工有关环节之前,应当根据施工的现场情况和工程项目的具体概况,合理的设计高支模施工流程。通过明确标明施工尺寸的前提下,对施工的各个流程进行详细说明。严格控制材料的规格和种类,使其能够达到安全和质量的要求。以确保满足项目对具体性能的要求,提供最优质的建筑。在这一整个过程中,要对现场的施工和质量进行安全监理。通过督促施工进程,进行数据记录以及工程量质量的最终验收,确保高支模施工成果的高质量,相关工作能够高效率的展开[4]。
3.3高支模施工过程中钢管支架的搭建顺序
在进行高支模施工过程中,钢管支架的搭建应当遵循具体的顺序,按照规范完成有关操作。首先应当保持轴线以及其粱位放线在地面上,维持同一水平标高,从而维持整个高支模系统的稳定性。安装梁板时应当进行竖向支顶的结构控制,在钢管顶托拖板上架设梁底木枋龙骨,安装时通过粱侧模和梁底模板两种安装操作形式进行整体模板构件。钢管的顶托拖板上架设梁底木枋龙骨。此时要确保采用专业的技术操作人员,熟悉该建筑材料的特性和安装的具体形式。安装时应当在对接位置控制好距离,安装楼板模板后再对整个高支模的支顶和模板进行验收。通过捆扎梁板钢筋来固定整体结构,然后再采用浇筑混凝土的形式形成整体的外墙结构。但该建筑材料需要进行定期养护来维持建筑的质量,达到材料性能的完美发挥。
为了更好地完成高支模技术的安装和搭建工程,应当通过理论基础进行实践的支撑。按照专业的操作规范和固定的操作流程,完成相关作业和工作内容。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的整体质量。首先必须严格控制设置力杆的要求,设置相应的向扫地杆和纵横缝。一般设置纵横缝时,按照横下纵上的顺序进行有关操作。在立杆设置完成之后要控制其底部的性能,安装相应的垫板设施。设置一些有效的支托部件,从而能够对整个系统予以力的支撑。确保螺杆超出支钢管顶部一定的距离,其距离控制在150mm左右。另外,在进行高支模搭建的过程当中,要维持水平方向和纵向的拉杆长度,保持其数值控制在2m左右。设置应将水平拉杆定在端部,通过剪力墙结构来维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保证中部结构的整体形态[5]。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支模施工技术是一项具有专业要求和高难点的工程项目。在开展该工程环节的过程当中,应当了解高支模搭建的具体顺序。通过采集优质的原材料,控制施工工艺,完成既定流程的施工操作。通过设计、施工、竣工验收来达到控制施工过程、保证施工质量的目的。并且通过加强对团队内建造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通过加强对现场施工安全的管理,达到高效率开展施工项目的目的。在这一整个构建的过程当中,按照具体的流程操作,保证原材料的质量达标,都是最基础的技术操作。使其在后期建造建筑物整体形态的过程当中,能够通过高支模施工技术带来便捷,维持建筑整体形态的安全性能。这对于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杜绝安全隐患问题来说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刘永辉.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技术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06:203.
[2]张悦明.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技术的应用[J].门窗,2013,05:116.
[3]孙运动.高支模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12:248.
[4]张果.浅谈高支模的施工和安全[J].山西建筑,2008,16:157.
[5]吴富滨.超高支模的设计与施工技术[J].嘉应学院学报,2011,08: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