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运算能力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9月上   作者:哈斯其其格
[导读]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比重比较大。

赤峰市翁牛特旗海拉苏蒙古族中学   哈斯其其格 024514

摘要: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比重比较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运算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大部分概念的引入都是需要运算来引导推导的,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是需要运算来落实的,运算能力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的发展影响较大,可见运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对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运算能力的策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运算能力
        引言:运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各学科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这一方面上,应与高效教学相匹配,注重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得小学生能够在学习运算能力的基础上,懂得公式的灵活运用,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又能创立高效课堂。
        一、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靠死记硬背,应该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地巩固和深化。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联系,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尝试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概括运用知识进行判断。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分数比较大小”,学生在以往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分数的机会很少,而分数的含义、读写方法、运算方法等内容和学生熟悉的自然数又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用橙子来做教具,孩子注意力马上集中了。通过教师切橙子直观操作(分成1/2和1/4,并板书),学生们复习了分数读写方法和含义,通过这两个分数引出本课的内容,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能判断出分数的大小。教师提出问题:1/2和1/8的比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通过教师直观操作证实结果。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分析、讨论、概括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渐学会学习。
        二、契合思想教学,优化教学效果
        如果将知识内容比作一个靶子,那么学生掌握的公式定理就好比一支利箭,而数学运算的方法就是他们手上的弓,利箭只能帮助他们击中靶子,而如何做到精确地击中靶心,还是要靠他们对思想方法,也就是手上的弓的把握程度。因此,将灵活多变的数学运算方法教学贯穿于数学教育中就显得极为重要。例如,我在给学生上“加法交换律”时,先给出他们一个教学情境,家离校门100米,校门离食堂200米,那么从家走到校门再走到食堂和从食堂走到校门再走到家的距离一样吗?这个模型我在黑板上用直线给他们画出来了。学生给出了确切的答复之后,我会在黑板的旁边写出100+200=200+100的公式,然后再讲解“加法交换律”的教学知识点。


经此,可以将数学知识点渗透于生活实例中,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同时切身体验数学运算与生活的紧密程度。
        三、通过动手操作,形成正确认知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正处于形成的初期阶段,对知识的感知主要通过直接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数学知识,通过动手操作、体会知识的形成,并深入理解。与此同时,计算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懂得算理,还要让学生掌握算法,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知识,不断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才能够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与动手摆火柴棒的方式思考算理,打破思维定式应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尝试总结出其他算理。如计算算式17-8时,有的学生尝试用10根火柴棒,先减去8根得到2根,再加上7根,体会与认识“破十法”;有的学生则是回想“20以内的进位加法”知识点,在旧知基础上思考8与什么数字相加等于15,这种算法即“想加算减法”。学生经过思考与体验,不仅对算理有了深入认识与理解,还帮助学生掌握了多种算法,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摆火柴棒,直观地表现思考过程,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解出算式后标出思考过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四、完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完善,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运算方式,保证学生在优质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完成高效的运算学习。教师应注意教学方式要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考虑学生的性格和能力差异性,迎合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需求,教师不断完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方式,为学生的数学运算知识学习奠定基础,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端正态度,直接实现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目标,促进学生的进步。例如,在数学课堂内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易错题进行训练,如,在同一段路程的行驶中,小明用了5小时,小花用了4小时,小明与小花速度的比为5:4,请大家判断此题目的对错,很明显题目是错误的,但是小学生由于审题不认真,在练习中不愿主动思考,会判断正确,此时教师要为学生讲解速度和时间成反比的概念,保证学生正确运算。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对学生理解与掌握教材知识极为重要,教师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并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运算训练的机会,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高志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9(30):10.
[2]宋林东.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途径分析[J].新课程(综合版),2019(10):192.
[3]钱淑秀.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方法研究[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2):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