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尔坤
菏泽市牡丹区长城学校 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度推进与充分践行,以中小学英语教学为载体,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塑造,已成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主旋律。实现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中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既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又有助于学生认知夙愿的释放,且对于学生更好学习应用、应用英语、提升自我带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英语与汉语在用语习惯、表达方式、语法构架上有着诸多差异,以致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往往会陷入诸多认知误区与思维困境,其英语认知发展的实现也会大打折扣。基于此,教师应该以科学核心素养为基础,重新审视中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现实性,进而逐步优化教学措施,科学设计教学活动,灵活融入多元指导,充分借用丰富资源,多给予学生实践、体验、参与、应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在深度理解英语价值、更好学生英语知识中逐步提升、增强自身英语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中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培养;分析
新课程导向下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其在要求、标准、内涵上相互作用、紧密衔接。其中语言能力主要指学生应用英语语言开展交际、表达、写作等基本能力,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意识、英语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诸多领域;思维品质主要指利用英语思考、辨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多元思维等活动领域;文化意识主要指在英语学习的基础上理解不同国家、地域文化内涵的能力,着重强调学生对于文化差异的理解与尊重;学习能力主要涉及: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等层面。而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中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培养,旨在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在交际与表达、实践与应用中感知英语本真,提升用语技能,获得认知迁移。
一、以现实生活为载体,逐步培养中小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由于英语在用语习惯、语法特性、语言构架等方面与汉语有着较大差异,使得很多中小学生在学习与理解中往往会陷入认知误区,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塑造与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对此,教师可以以现实生活为载体,利用一些比较生动、有趣、丰富的生活实物给予学生多元刺激,让学生在直观感知中萌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与欲望,进而以饱满热情、积极态度投身至英语教学实践之中,在不同生活模型、图画素材、媒介素材等驱动下参与教学活动,提升其英语应用能力,塑造其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在多元性、丰富性生活实物的驱动下,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提升英语能力、参与英语实践的兴趣也会持续提升,进而将兴趣转换为能力和素养,为实现英语教学效能提升而给予保证。例如,在进行chair,desk,teacher等单词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教室实物为辅助,使形象性生活实物与抽象性英语单词有机结合起来,进入实物情境,为激活学生兴趣而提供辅助。又如,在“Christmas”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圣诞节的来历,过圣诞节时的习俗等,并可用多媒体展示异域国度民众欢度圣诞节时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欢乐介入氛围的感染下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促使其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以游戏活动为驱动,切实提升中小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为了促使核心素养视野下中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所喜爱的游戏活动的组织与设计,促使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激活其用语热情,增强其表达能力,塑造其核心素养。带动学生在玩游戏、学英语、用英语的同时积极求知、实现互动,并将游戏切实融入至中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
实现单词、句型、语法等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的深度融合,既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又给予了学生更为充分的实践机会,更实现了中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高效培育,为促使英语教学效率实现提升而注入新鲜血液。例如,在进行英语句型“What time is it?”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互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融入其中,由教师扮演Mr. Wolf,其他学生进行追问:What time is it?再由学生结合Mr. Wolf所回答的时间完成对应的事情,和Mr. Wolf开展游戏互动。带动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游戏活动刺激下熟练运用“What time is it?”这一句型开展英语交际会话,提升英语教学的效率。随着游戏活动的融入,中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也会切实增强,其英语核心素养的塑造,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会得到全面实现。
三、以实践应用为辅助,深度塑造中小学生的英语感知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性、交际性、工具性学科。只有将英语教与学的过程转换为具体的实践与应用活动,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中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自会得到有效培养。因此,教师在开展中小学英语教学指导时,既要充分应用好自己的肢体与表情,又要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角色扮演、互动交流,为促使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提升而奠基铺路。一方面,教师应该加强对自己肢体语言的使用。在课堂上,通过一些夸张性、关怀性肢体动作的融入,使学生面对疑惑时的探究自信、学习自信得到切实增强。例如,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可以使用疑惑的眼神或者口吻引导其及时发现并改正;对于一些使用英语时比较怯懦的学生,教师可以用亲切且充满鼓励的眼神,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肢体语言学习英语。在一些交际会话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除了动口说英语之外,再辅助以必要性动作,为帮助增强交际会话的感染力,创设教学情境提供帮助。例如,面对学生学习时出现的一些常识性错误,教师可以用带有疑惑色彩的语气予以强调:“Please follow me again.”使学生有意识进入规范用语情境,并实现即时纠错,在和谐欢悦的学习情境内实现提升。又如,在开展“There be +数字+名词”句型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借助不同词汇仿写对话,开展即兴会话表演,在实践中提升其理解能力。
四、结论
总之,以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为辅助,实现对中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塑造,已成为新时代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责任与艰巨使命。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与指导中,应该从中小学生实际出发,深度研究、探析、了解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与认知特性,进而从具体知识入手,对教学措施适时优化、教学方式灵活延展、教学路径充分拓展、教学资源有机整合,带动学生在多元、丰富、宽泛的认知体验内更好学习英语知识,逐步提升学习能力,全面认识英语内涵,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饱满的热情、迫切的夙愿开启全新英语认知发展旅途。
参考文献:
[1]林冬芬.核心素养下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19(21):177.
[2]沈水群.基于英语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校园英语,2019(28):169.
[3]浦丽华.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J].新智慧,2018(12):95.
[4]卢威.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几点策略[J].吉林教育,2018(1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