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学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24期   作者: 美朵曲珍
[导读] 化学是初中理科学习任务中较为重要的学科

        美朵曲珍
        西藏山南市扎囊县中学  850800

        摘要:化学是初中理科学习任务中较为重要的学科,对中考起到重要影响,是师生应着重关注的学科。本文总结现阶段中学生环保意识普遍存在的问题,从结合课本对学生普及环保知识、实验教学加强学生环保教育、组织课外活动及法律法规的学习提升学生环保意识三种方法浅谈提高中学生环保意识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环保意识;教育
 
        引言:化学源自于生活,回馈于生活,如今化学已经成为百姓平日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稳步实施,化学科目对理科分数的整体比重呈逐年上升的态势,社会不仅要求老师狠抓学生成绩,还要求教师培养学生们全方位的发展。
1、 现阶段中学生环保意识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环境保护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社会各领域、各年龄段都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增强环保意识。教育是百年大计,中学生更是未来社会的栋梁担任着对社会的建设与保护的重要使命,但现阶段中学生整体环保意识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缺乏积极的正面引导,因为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面临着中考高考两大人生转折点,收到传统的教育影响老师们会将教育侧重点放置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往往会忽略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阻隔了绿色化学的教学先进理念,化学教学的主要方式仍然以课堂口述知识点为主,通过传统课堂的形式教学育人,在教学中老师把侧重点全部放在了对具体题目的答疑解惑中,并没有结合现今环境情况对学生进行发散式的环保领域相关教学,学生对环保的意识、环保的处理措施及应急处理能力都极为缺乏,学生们不具备独立处理环境污染杜绝环境隐患的知识,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无法对突发事件进行相应的处理,对国家卫生安全及环境保护法不了解,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都制约着学生们有效的保护环境。
2、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环保意识的方式
(1) 结合课本对学生普及环保知识
        中学化学的教材当中涉及很多关于环境污染的成分、成因、特点、污染后果、防护措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等,中学化学教师应当结合实际书本教材,对中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环保知识渗透,化学老师在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应当适时的插入与环保相关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与环保意识,例如:臭氧对人类和地球环境既有害又有益,这取决于它在大气中存在的位置。接近地面时,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损害人类的健康在10-50千米高度,臭氧起着温室气体作用,而平流层中的臭氧层有过滤有害的紫外线辐射的作用,它环绕地球形成了一个防护罩。如今,人类活动造成了这一“防护罩”的削弱,已导致了许多严重的后果,危机着植物和动物的生存。

最近南极臭氧洞的变化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对臭氧层空洞原因的探究,老师应课前预留相应的预习作业,让学生们探究为什么会形成臭氧空洞、形成的背景、行程时间、形成的时间及发展趋势,化学教师应从自身角度出发,通过专业的化学知识充分阐述其中的因果,找出问题的核心议题,如消耗臭氧的化学物质有哪些,成因及在空气中的存在时间,通过列举一系列的例子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化学与环境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高效学习能力与探究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总结归纳中提升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加以应对。教师应根据现有实际情况结合课本教学大纲总结出整套的合理化教学流程,以此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与环保知识理念的培养。
(2) 结合化学实验加强学生环保教育
        结合化学实验能够更加直观的使学生掌握书本及考试大纲中的重要知识点,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化学作为一门实验为主理论为辅的基础性科目,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是极为有必要的,教师应注重学生成绩的同时,开展环保教育的培训,将实际环境情况同书本考点相结合制定出环保教学实验课程,在安全的前提下将保护环境观念传递给学生们,帮助学生们从小树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科学环保理念。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酸性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十分有害,在日常实验教学中,化学教师应针对于环境破坏性强的物质多做类似关联性强的实验,通过多次讲解与学生实际操作中的流程监管,使学生加深环保意识和环保手段。老师在进行实验的选择时,应选择对人体影响较小的实验,开窗通风,做好应急演练的编写与指导工作将突发事件的概率与损失降到最低,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的化学物质,无色但对人体和环境都十分有害,我国是工业大国,许多工业生产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出二氧化硫这一影响环境的化学物质,二氧化硫会溶于水,在天空中形成酸雨,对人体或作物土壤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化学老师应当制定相应的化学实验,通过实验增强学生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及环保意识。
(3) 通过课外活动与法规学习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进行认知探讨与学习,结合现有情况,组织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积极组织宣传法律法规,利用好每年的世界卫生日与世界环境日等特殊日期,对学生或当地百姓普及环保知识或法律常识,在日常活动中提高学生们环保意识。老师应积极与附近的工厂合作,组织相关的参观学习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玩中学,通过在工厂中的参观与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将知识点迅速掌握,通过参观工厂中的设备,迅速使学生大量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会结合实际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以便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更好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与科学技术中。结合实际环境,迅速掌握新型能源、海洋环境卫生、新能源形式等众多领域的化工知识,大量开拓视野,纵向增加知识储备[2]。化学教师们开展学生课外实践的同时还应积极为学生灌输涉及环保领域的法律法规课程,通过对法律法规的掌握切实高效的了解当前国家对现存环境问题的关注重点,结合周边环境发展情况,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环境保护与环境化学的重要性,理解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与法律条文的目的,让学生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学生们应自觉参与环境保护这一项重要任务中去,着眼于现有能力与资源,时时刻刻自觉参与环境保护。
结束语:综上所述,环境保护关乎民生和国家能否可持续发展,是现如今人们所面临的重要议题,只有加强全民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才能根本上改善这一问题,作为中学化学教师这一承上启下教书育人的重要角色,更应积极相应国家的号召,努力培养出具备环保意识与环保能力的新一代年轻人。
参考文献:
[1]郑瑞凤.新时代下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构建与探索[J].云南化工,2020,47(09):191-193.
[2]马建平.中学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21):126-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