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瑜红
福建省上杭县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摘要】童声合唱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及歌唱能力,它对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小学童声合唱教学实践在创设情境,精选内容,指导唱法等方面进行探究,总结了童声合唱教学规律和方法,科学有效地开展童声合唱教学。
【关键词】童声合唱;创设情境;精选内容;唱法技巧
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材内容给同学们规划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小学一二年级的音乐教学,主要是让同学们了解单声部的歌曲,而到了三年级就出现了合唱的曲目,但是并不多,四年级开始,一直到六年级结束,才有大量的合唱歌曲,特别是在六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几乎所有的歌曲都能使用合唱的方式来完成,而且有比较大的难度。新课标演唱部分对合唱教学有明确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用表情地参与到合唱中,并能够对指挥的动作做出恰当的反应。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有效开展童声合唱教学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进行探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课堂氛围的营造,创设课堂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合唱学习和训练,形成愉快的教学氛围,从而顺利进行合唱技巧的训练,推进童声合唱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我们的田野》的教学中,在童声合唱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风景优美的图片,符合本单元“美”的主题,通过学生对图片的观看,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过的美丽的景色,或者说一说自己家乡的美丽景色。结合这样的活动,引入所要学习的歌曲——《我们的田野》。在学生开展合唱之前,教师结合图片播放,对歌曲进行范唱,让学生说一说歌曲中描写了哪些田野风光?学生通过对歌词的了解,了解到田野、小河、群山等景色,作者通过由远及近、由静至动的方式,描绘出一幅美丽壮阔的山水画。借助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内容和歌词,创设出良好的合唱氛围,组织学生开展合唱活动。
二、精选内容,优化设计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烈,对感兴趣的事物有着非常强的学习欲望。因此,在小学音乐童声合唱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合唱兴趣的培养,注重合唱内容选择和创新,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合唱内容,保证童声合唱教学的顺利开展。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性别和年龄,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优化合唱内容选择,有效开展合唱教学活动。例如,在《金铃铛》的教学中,此首歌曲的内容比较短,旋律欢快简单,更适合进行合唱教学。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合唱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本章节的“金色秋天”的主题,同时根据歌词内容开展有效的引导。如歌词中提到“金铃铛、小喇叭”等,以此作为基础,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在学生思考之后,给学生播放歌曲,让学生了解整首歌的旋律,开展合唱活动。
在学生合唱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表现出自信的表情。在学生完成合唱之后,让学生说一说歌曲中的“金铃铛”代表着什么?歌曲中包含着什么样的情绪?借助这样的方式,小学生可以体会秋天果园丰收的景象,体会人们的喜悦之情,同时模仿人们摘果子的动作。之后,教师让学生结合相应的模仿动作,再次开展童声合唱活动,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合唱内容,能够增强童声合唱教学的趣味性,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保证童声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三、指导唱法,学以致用
1.加强对合唱节奏控制的训练
在对儿童合唱训练时,教师应强调合唱节奏的重要性, 要在排练中培养速度感,在练习不同速度的作品时,就能够合理的掌握合唱的节奏型,完美的诠释出合唱作品的风格。可以采用节奏型听记和朗读的方式反复练习,用不同的方法来提高儿童的节奏感。例如,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利用肢体动作达到训练儿童节奏的目的。如在训练儿童左手敲击四分音符的同时用右手敲击八分音符,或者四分音符和前八后十六或者更多的组合,还可以手脚配合练习后半拍的进入。经过长时间和多次的手脚、大脑练习能够达到很好的协调。由于儿童的音乐基础尚浅,没有形成稳定的节奏速率,因此在练习的时候节拍器至关重要,应充分的利用节拍器进行训练。
2.加强呼与吸培训
古人有说过:“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可见呼吸的调节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调整呼与吸才能够掌握音乐的节奏,体现合唱的完整性。指导教师需要针对快吸慢呼、慢吸慢呼、快吸快呼等方法进行训练,让儿童能够正确的控制呼与吸。例如,提示跑步或运动累了之后吸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再和休息以后的呼吸相比较,让儿童真正的理解各种呼吸方法,真实的感受到快吸快呼、慢吸慢呼、快吸慢呼的呼吸方法;也可以用闻花香、模仿小狗喘气等教学方法提升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多种训练让儿童达到能够正确、科学的掌握呼与吸,在合唱中能够拥有平稳的气息,充分的挖掘儿童合唱团的歌唱潜能,达到一份气息一份音波的目的,使儿童合唱团发出天籁般的声音。
3.共鸣与音色的训练
合唱是讲究的共性,是团队合作,在合唱过程中要避免儿童个性的张扬,且需要每一位队员打开喉咙。合唱过程中不能太拘谨,声音不能太过僵硬,不能出现大声的喊唱,且要求音色整齐统一,不能够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因此需要对儿童在音乐共性和音色训练上加强。除了平时的训练,在合唱之前对儿童进行张嘴、打哈欠、扩胸运动等训练,能够让儿童的声带预热,在合唱的过程中更好的发声。对于儿童的训练,应采用“软起”的起声方式进行训练,“硬起”的起声方式不利于儿童的声音特征,“软起声”能够让儿童保持平稳的气息,像山涧的流水一样,给人带来柔美感觉的同时,很好的保护了儿童的发生器官。合唱能发出很好的共鸣,首先需要统一每一个人的发声共鸣位置,根据儿童的发声特点,应训练儿童应用“直声”的发声方法的进行合唱,在演唱的时候声音平直靠前,音频保持在同一高度,形成共鸣的效果。
综上所述,儿童合唱中常见且重要的问题就是呼与吸的调整、节奏的控制和音色与共鸣的协调,指导教师需要根据儿童的发音特点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训练,避免在训练时破坏发声器官等,逐渐提高儿童的合唱水平,为他们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促进童声合唱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