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徐琼艳
[导读]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南苑小学    徐琼艳   655000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本文主要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探析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解决问题技巧
        引言:围绕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标准,数学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解题思维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并以此为依据创新教学模式。针对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解题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应站在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等方面创新教学,为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一、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其自身的数学专业性和综合素养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习惯。然而,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数学素养的培养。教师一味地满堂灌、填鸭式的被动式教学,让学生丧失了主动进行解题的能力。学生的思维被教师牵制,自主思考的能力被限制,长此以往学生无法养成一个良好的解题习惯。
        二、小学高年级“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解题兴趣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解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设置问题情境。通过结合具体的生活案例设置情境,学生会在情境的感知下,深入剖析具体的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维,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的解题效能。同时,问题情境能够让解题过程充满活力,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解题过程的整体参与度。如在设置“百分数”相关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环境中发掘问题资源,并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常识分析问题。如有这样一问题:“桶里装有80千克油,用去了60%,请问用去了多少千克油?”教师可以通过情境与动画的展示,帮助学生分析具体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发散思维明确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而准确梳理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二)巧用逆向思维,提升数学运用能力
        逆向思维即反向思维,通过借助于事先所知道的结果来将问题的未知条件找出来,通过逆向分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采用逆向思维进行解题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化。


例如,在进行百分数相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有以下例题“已知商场搞促销互动,某一种商品已经连续降价20%,现在的价格为144,求商品原来的价格”,如果学生按照正常的思维进行解题的话,不容易获得解题思路。因此,该题可以采用逆向的解题思路。其解题口诀为:单位一知道用乘法,不知道用除法,多加少减。逆向分析的过程为:先求第二次降价之前的价格,即单位一未知,用除法、降价为“少”,用减法,因此该过程的列式为:144/(1-20%).下一步得出分析仍然采用“除法,减法”的解题思路获得原价格。由此可见,逆向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获得答案,该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生活化教学,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的有效应用可以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知识比较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让复杂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体现出来,缩短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不仅可以增强数学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学习“完美的图形——圆”这节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如“某个学校有一个圆形操场,学校要在操场铺塑胶,每平方米塑胶的价格是480元,已知操场的半径是45米,请问操场铺塑胶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贴近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上,实现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优化教学效果。
        (四)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手段不断增强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想要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自主探究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依靠。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减少对课堂的掌控,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积极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每个学习小组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增强学生问题探究能力,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结束语
        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不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获得相应的解题策略。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我,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寿庆.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方法研究[J].学周刊,2019(35).
[2]曾乐清.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障碍解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