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朱崇会
[导读] 数学和语文是小学生课堂学习中最重要的两门课程,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严密性和抽象性,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想要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让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都需要更多的方式和努力,本文试图通过自身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来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黄家坝街道桃花江小学 朱崇会 564104

        数学和语文是小学生课堂学习中最重要的两门课程,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严密性和抽象性,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想要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让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都需要更多的方式和努力,本文试图通过自身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来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学习氛围、愉快的心境,都有助于学生建立安全感、信任感,提高自尊和自信,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课堂上表现出高涨的热情。首先,教师应该放下老师的架子,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多以朋友的身份沟通交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做到良师益友。其次,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改变传统教学中针对少数学生的举手提问,多引导开展小组讨论,给每个学生提高表现、积极参与的机会。最后,在生活中多关心学生,要给学生提供向老师提意见的机会,只有当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是自己的亲密朋友时,良好的师生关系才会建立。
        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因此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更多地激发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多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演、学生看”等单一的模式,缺乏师生双方面的互动,不利于掌握学生接收能力和接收程度。同时,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对数学语言的表达往往还不太完整、缺乏条理性,因而教师在教学当中,更需要加以引导,而不是急于灌输。
        首先,在课堂上多留点时间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教材或者先进行课堂讨论。现在新课程的教材图文并茂,很适合学生阅读,因此,可让学生先自己阅读,然后在阅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自己讲,自己交流、总结。这样既有利于满足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也能使他们的数学语言逐步丰富,更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学习能力,而教师在这里应起到或纠错或画龙点睛的作用。其次,对于学生表达不够清楚或者缺乏条理的情况,不可催促、抱怨,多点耐心,多引导,或者多一个鼓励的眼神和微笑,都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积极主动性。最后,建立丰富多样的课堂讨论方式,不仅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更要鼓励生生之间的课堂交流,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更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1. 联系生活情景进行理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尽多地从实际生活方面引入情景,或者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逐步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观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是由于各年龄阶段的特点不同,需要根据年龄特点把握开放学习空间的度。
        2. 通过动画情景、图片、教学模具等进行理解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可以通过数学学具、图片、动画、实物等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世界的认知更多的是感性的,所以对实物、图片、动画等例如,在认识1、2、3……等数学符号时,可以准备学生感兴趣的几种水果如苹果、香蕉等,通过数数让数与事物的量对应起来,手口一致,数数中学会计数,同时以不同的水果来表达,让学生理解数与量的关系。
        3. 设立游戏环节进行理解
        绝大多数小学生都喜欢玩游戏,特别是对于刚从幼儿园上来上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引入游戏环节可以使相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化,创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提高积极参与的兴趣。首先是要引入游戏规则,尽量简单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其次是明确分工,开展游戏;最后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展开讨论,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对学生的活动则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引导,帮助解决疑惑。例如,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来加深小学生对运算的理解,先分发带有1到9的数字的卡片给学生,戴在胸前,然后全班同学围成一圈做丢手帕的游戏,捉到谁,谁就站在圈中央找出自己的朋友来搭救自己,数字凑成10才能做朋友(可以是两人做朋友,如7和3,也可是三人做朋友,如2,4和4,还可以是四人、五人……做朋友),朋友越多越好,根据找到朋友的人数多少,大家用掌握声进行奖励。
        四、结束语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中,激发、提高和保持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不仅利于打好数学基础,更能锻炼以理性、逻辑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