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主体性教学的有效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张小雪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在此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方法,从而为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四川省成都市嘉祥外国语学校 张小雪 61183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在此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方法,从而为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学好语文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语文主体性教学的有效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主体性教学;有效探究
        引言:在长期的过程中,社会一直存在一种不正确的现象,就是只注重学生的文化课知识水平,从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就导致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后只具备文化知识,不具备相关的文化素养,难以融入社会中去。与此同时,初中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比较稚嫩,尚未发育成熟。传统的初中语文教育中又过于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过于注重对于学生学习的管理工作,而忽视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初中语文主体性教学的必要性
 主体性教学的本质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个人潜力,促使教师细心地去发掘学生的个人差异和对学习知识的渴求度,利用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勇于进取的毅力,因材施教,训练出有主见、有能力、有创造性的综合素质的学生。只有改变旧的“以教为本”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充满活力,调动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究的兴趣,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取得学生语文学习及语文素养“双丰收”的效果。
        二、初中语文主体性教学的有效探究
        (一)创新教学观念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建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不仅要在思想上进行改革,还要从行动上去改革,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体,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传统教学中,学生大多数是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没有机会说出自己的看法。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课堂发言情况,巧妙的引导学生参加到课堂学习中。教师还需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科学合理的安排学生的教学进度,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特色文化活动
        班级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气息的良好校园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创建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班级文化,可以起到“春风化雨,如润无声”的教育作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真正让学生内化所学语文知识。


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如作文比赛、诗词创作比赛等,或者每周进行一些评比活动,如作文之星、古诗之星、班级语文之星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愿意学习语文,真正学好语文。
        (三)拓展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对他们进行发散式训练,是主体性教学的重要途径。只有发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才能使学生敢于去质疑、去发现,探究出新的领域,并且在开拓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和求同存异,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有的放矢的提问和应答,高效的个性化学习,热情洋溢的学习研讨会,可以使语文知识的精髓融人到学生的脑海中,从而去开发新的思维空间。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及时地对学生积极参与和创新思想给予极大的褒赞,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促使他们保持求异思维的光芒,主动地对各种新鲜事物进行分析和思考,不断挖掘和发展事物表象下的深层本质,延伸语文知识内容,开拓眼界,从而促进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在教学中要合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世界上众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具有创意性的教学方法,因其效果显著,被称为是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础,利用教学过程中各个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小组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最终以小组全部成员的成绩为评价标准,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是一个整体,小组里的成员有各自的强项,每一位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完善自身的缺点。
        (五)建立激励教学机制
        教学是一门艺术,激励也是一门艺术,初中生正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而语文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其学习与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培养新型的、有素质的学生是教师的使命。主动性教学的良好运作对教学宗旨的贯彻是切实可行的。保护和突出学生的个体性地位,以人为本,主动去学习和思索,极大地推动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的转化,激活学生语文学习的细胞,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使他们植根于现实,向其他学科领域拓展,交叉性和渗透性地学习,打开学生的视野,获得与当代社会所需要和要求的各项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振宝.探究初中语文构建有效课堂的策略[J].中华辞赋,2019(07):106.
[2]丁彩荣.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J].读写算,2019(14):96.
[3]杨丹丹,占磊.试论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中学),2018(08):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