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王猛
[导读] 德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良好渗透,可以为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增添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看待数学知识,还可以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数学课程教学的深层次目标很好地实现。

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  王猛 255100

摘要:德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良好渗透,可以为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增添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看待数学知识,还可以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数学课程教学的深层次目标很好地实现。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善于结合不同的教学知识点,组织与创建有针对性的教学。基于此,本文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教育
        引言:德育应当和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有更为紧密的结合,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不仅要夯实学生的理论根基,训练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还要善于挖掘利用课本中包含的德育元素,通过相应的教学给学生传递积极正面的价值观,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有更多的学习收获。在数学课程中渗透德育的方式较多,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理解能力,对教学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创设。
        一、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吸收掌握这些知识原理,也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知识点背后包含的思维方式。尤其是随着知识体系的不断丰富,学生会接触到越来越多存在关联或者类似的知识点。在对这些内容展开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并且要展开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会让学生从更深入的角度理解看待这些学习内容,能够更好地把握知识要点的实质,在充分吸收掌握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让自身的思维素养和思维品质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升。比如,在教学“分式方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从复习整式和分式的概念出发,依据辩证思想自然地引出分式方程,接着带领学生领会两个概念的对立性(非此即彼)和统一性(有理方程)。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利用未知与已知的转化思想启发学生说出分式方程的解题基本路径,让学生发现两种方程在解法上虽有不同,但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整个学习过程不仅引导学生复习回顾了从前学过的关联知识,而且很好地向学生渗透了辩证思维,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感受,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展开德育。
        二、为德育的渗透创设教学情境
        首先,教师可以为德育的渗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点,并且可以打造开放愉快的整体学习环境。情境创设的方式同样十分多元,为了让德育有更好的渗透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做合理选择。在组织构建课堂时,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相对充裕的教学准备.一方面,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学情,就学生在新知识学习上可能会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读,并且制订有效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教师应当提前搜集整理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料和素材,还可以从网络上找寻一些具体的教学辅助内容。这些都可以成为情境创设的良好依托,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吸收掌握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印象。



        三、利用数学史,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与正确的学习态度
        数学历史经历千百年的传承,积累了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开发数学史中的德育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尊心以及科学探究精神。在我国数学领域也拥有十分璀璨的历史,如:中国首创的十进制计数法、勾股定理、祖率以及正切函数表等,这些卓越的数学成就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几千年,陈景润、华罗庚、陈建功等数学家的研究成就也位于世界前茅。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介绍这些数学史合理渗透德育,以促进学生品德修养与文化素养的全面发.比如: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入数学历史小故事,接着数学历史中的数学家们的优秀品质以及积极的科学探究态度去影响和感化学生,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积极的科学探究精神。如:剑桥大学生教授卢卡斯,虽然不能写字,看书只可以依靠机器翻动书页,看书的时候非常费力,需要消耗非常长的时间以及非常大的精力,他的科学成就大部分都是在轮椅上完成的,即便如此他依旧凭借精神的毅力,以及对科学探究的极大热情为数学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培养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尝试一些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之间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基于有效的合作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懂得聆听他人的想法和见解,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时进行有效沟通等。合作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好的学习活动方式加强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进行解答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时,教师在提出具体讨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寻解题路径。小组成员主要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交流讨论:我们首先要确定哪些元素?解题步骤是怎样的?然后小组成员再与其他组员讨论自己不会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合作,并且培养了学生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活动方式会带给学生很多有益的学习收获,不仅强化了学生知识的吸收掌握,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结束语
        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时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利用现有的教学素材和资源,给学生打造高质量课堂。同时,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师生交流活动向学生传递积极的价值,并给予学生正确的思维引导,这样会有更好的德育效果,学生会对教师传授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韩升.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8(10):244.
[2]雷成智.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之我见[J].新课程(中),2018(10):243.
[3]齐幸梅.初中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探讨[J].华夏教师,2018(28):5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