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情感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刘国艳
[导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相对的,教育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实验小学  刘国艳 025550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相对的,教育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教育方式也发生了变革。一提到情感教育,很多人联想到的就是语文课、思想品德课,但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情感教育在任何课上都是十分重要的,数学当然也不例外。在课堂上,不仅仅只是硬性地将知识塞进学生脑子里,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渗人情感教育。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情感培养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情感;培养策略
        引言: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教学细节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确保学生与教材知识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为了进一步明确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更为有效地强化教学细节,特此展开本次研究。
        一、当前情感教学缺失的原因
        (一)缺乏数学文化意识
        数学文化在数学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有所体现。例如“数学乐园”“数学天地”等板块。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许多数学教师对此板块内容却很少进行讲解,或者直接跳过。学生无法在数学学习中了解到有关数学的文化,导致本来对小学生而言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枯燥无味,学生提不起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文化板块内容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但是部分数学教师忽略此板块的内容讲解,无形中降低了学生在数学科目中的情感体验。
        (二)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沟通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不知道数学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有些学生非常活泼,但却经常不和老师说真话,对老师在自己心里的定位模糊。在课堂上面,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是需要学生回应的,而只有正确的回应才能够给老师一些教学指引,帮助班级进行更加准确的学习。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情感的培养策略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性格、认知力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尽可能地不要用同一个方法和态度对待所有的学生。比如,两个学生在一场考试中考砸了,一位学生是属于敏感内向型性格,另一位是属于开朗外向型性格,针对那位敏感内向型性格的学生我们要以鼓励的语气和他谈话了解情况,而另一位开朗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则可以用沉静的语气来分析试卷反映出来的问题。对于认知力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地让他们做些有难度的拓展题目,而认知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以要求他们首先掌握牢固课本上基础性的题目,学有余力再进一步拓展。此外,学生也不能单纯地以成绩来决定好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优点,身为教师,我们应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不要一概而论,要因材施教。



        (二)优化课堂互动交流,创设良好师生关系
        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需要合理创设良好师生关系,确保更为科学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交流欲望、沟通欲望和探索欲望,得到更高程度的满足。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高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交流和探索创造更大的机会。例如在进行圆的周长相关内容教学时,教育人员引导学生分小组测量圆的周长,以此为基础,能够合理优化课堂氛围,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合作,对学生合作精神进行科学培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情感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这无疑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有长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形成数学学习兴趣,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引导小学生进入教师为其设定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将数学融入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价值观
        数学知识里有很多内容都可以融入到生活中,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能够将其运用到课堂中,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找到生活里的乐趣。比如在学习三角形、正方体和长方体或者其他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上学路上或者郊游的时候观察路边的建筑或者其他东西,找出具有某一形状特征的东西,将这些记忆带到课堂上,从而更好地与生活相融合。让学生自主发言,说说自己看到的东西。
        (五)善于制造教学契机,渗透情感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比较关注理论知识的讲解,再加上情感教育属于隐性内容,极易遭到忽视,导致整体教学目标的缺失,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还关系到他们的继续深造。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善于制造和提供契机刻意渗透情感教育,引领学生一边学习数学理论知识,一边感知知识中蕴涵的情感因素,使他们内心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与感染,以此助推预期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结束语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向学生传授多么高深的本领,而是要唤醒学生、激励学生、鼓舞学生。这句话充分表达了情感教育在日常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与学生成为朋友,用自身的热情和关爱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要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实现教育和教学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汪小明,周欣.略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9(33):153+164.
[2]刘乾英.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读写算,2019(13):103.
[3]李春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考试周刊,2019(25):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