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 邓志华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邓志华
[导读] 数学自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其学习内容相对比较多,而且结构比较复杂,相应的习题具有一定的繁琐性,使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时感觉十分吃力。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永清小学  邓志华 642355

摘要:数学自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其学习内容相对比较多,而且结构比较复杂,相应的习题具有一定的繁琐性,使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时感觉十分吃力。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找到相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通过相应的教学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为此,教师应该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其教学方法应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以此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引言:数学是学生从小就要接触的一门学科,如果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对以后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用科学高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并且融入趣味性教学元素,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教育资源。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对数学这门功课充满热忱。
        一、通过融入生活元素,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
        知识源自生活,当前许多学生学习的相关知识内容和理论都无法进行实践应用,再加之理念和概论比较抽象,使学生无法掌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感兴趣。教师应该想办法在授课的过程中融入相应的生活元素,通过身边的内容进行举例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理念和理论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周长与面积》这一课程中,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将周长与面积混淆,在做练习题的时候经常出现公式运用错误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加深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如,教师可以选择课间或者自习时间引领学生来到操场中,并将操场上的篮球场看作一个长方形,通过利用生活中的元素,对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更加深透理解长方形周长与面积的由来,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以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而且兴趣关注的不仅仅是事物表面所展现的特点,而是事物深层次所蕴含的有趣的元素让人有想要深入了解的欲望。小学生在这个阶段展现出来强烈的好奇心,往往是其他年龄阶段学生的几倍,他们容易受到一些新奇的、平常没有见识过的事物吸引,这是他们这个阶段的最大特点。他们迫切的希望得到正确的答案,了解新奇的事物,而从这个角度出发,抓住学生这种心理,从学生的情感角度出发,可以让学生顺利的进入到学习的内容当中。比如说,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如何让学生先理解这个章节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在什么样的情况下20以内的减法运算是可以快速得出答案,并且是学生经常遇见的,学生在刚刚接触这个知识时会比较难以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况相互结合,所以教师需要先让学生了解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大致表现形式与公式意义,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情景剧的扮演,即为讲解这个章节的内容创造一个合适的情境。


情景剧的使用主要是围绕着20以内的减法进行的,学生可以自由的进行小组组合,通过小组人数的增减来完成20以内的减法运算,学生的组合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在组合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出减法运算的不同组合,进而在指挥转变时更深层次的理解减法运算是如何进行的。教师引导学生在情景剧的设定当中产生置身其中的感觉,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利用现代化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时代的影响下,科学技术发展得非常快,多媒体教学被应用到教育中。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课堂往往掌握在教师和少数表现的积极主动的学生手中。但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优化,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种新形式的教学,能够将那种独立于课堂的学生拉进学习氛围中,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经过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善,进而推动学生学习进步。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师,要想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感兴趣,就要让学生从小对数学充满憧憬和热爱。所以,教师不仅要在课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也要在课下和学生交流互动,以便于全方面拿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而制订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能够设立直观形象的教学场景,让学生陶醉在数学课堂中。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分数时,对于一个新出现的数的表达形式,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陌生感,甚至会有些抵触,但是,教师就可以利用动画放映的方式,在多媒体上用一些有趣的动画字幕将分数表现出来,这样就会吸引到学生的眼球,不仅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热爱度,又增强了教学效果。然后在下课前,教师就要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巩固上课学习过的重点知识。
        四、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小组合作教学是当前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手段,小组合作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教师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索,从而让他们展开自主学习,这样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图形认识》这一课程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对各种图形的基本概念进行简介,再让学生通过身边元素找到相应的图形,如身边的长方形有公交车、体育场、游泳池等,而三角形有路标标志、衣架、自行车构架,让学生以不同的小组展开探索,并搜集相应的图形,最终通过小组搜集情况作出评比。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竞争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束语
        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体现了数学这一学科的教育意义,学好数学,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智力,而且能够在各方面提高自我的思维创造能力。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切实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孙会军.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科技资讯,2019,17(30):133-134.
[2]唐春喜.试论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71.
[3]于元君.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中国新通信,2019,21(20):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