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董彦梅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董彦梅
[导读]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全方面素养,既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又培养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保障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街道石缸完小   董彦梅   655413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全方面素养,既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又培养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保障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将德育教育渗入语文教学中,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关键词:在小学语文 教学中 如何渗透 德育教育
        引言:在小学教育当中,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其蕴含着我国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人文性能促使学生身心的良好成长.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母语知识,所以,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很多实际生活中需要的技能。对小学生展开德育教育,能够促使他们素质与品质的提升,让他们树立良好观念与心态。现阶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师必须重视的工作,两者的融合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与其他学科一样,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德育因素,此时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来深入地钻研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借助其中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和德育资源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进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以期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四年级部编版课文《巨人的花园》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对具体语言材料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进行充分挖掘,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体会到“分享才是快乐的”的真实感受,而且还可以激发小学生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思想感情。这样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既能够使小学生说出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感受,而且还可以在学生心中孕育“爱”的种子,进而达到德育教育渗透的目的。
        二、联系生活实际,落实学生道德行为规范
        对小学生群体而言,单一的文字语言描述相较于实际行为表达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德育渗透并非一日之功,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在讲解语文课文的同时进行相关的德育理念灌输,那么学生德育学习也只会停留在“听之即过”的层次。良好的德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明白在生活实际中落实规范自身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联系生活实际的角度来进行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最终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加深学生对道德情感的体会
        比如,讲解《开国大典》时,教师提前在网络中搜集相关资料,在教学开始后先呈现旧社会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照片,再展示几张新社会繁荣昌盛的生活景象,然后告诉学生“旧中国,人们过着吃不饱、穿不暖、暗无天日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和不懈的奋斗,人们终于翻身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那么同学们知道新中国是哪一天成立的吗?”讲解文中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时,先从会场布置、典礼仪式、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让学生找到相关内容,待学生总结完毕后,用多媒体播放开国大典毛主席讲话的纪录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当时在场每个人的激动心情,当学生再读课文时,对“排山倒海的掌声”“雷鸣般的掌声”“一起欢呼”等都有了直观的体会,脑海中好像还能看到当时的画面,学生的爱国情怀也随之增强。
        四、结合课外阅读拓展,提高学生道德思考能力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个人明辨是非能力的重要阶段,他们在道德行为表达的过程中既带有明显的个性化表现,也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阅读一直是拓展学生眼界、知识文化的重要渠道,同样也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将德育渗透与课外阅读拓展相结合,让学生在更加丰富的文学世界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思考能力。比如,讲解《神州谣》时,除了课文中的黄河、长江、长城、珠穆朗玛峰等风景名胜,教师还向学生介绍了许多其他的名胜古迹,如故宫、颐和园、苏州园林等,并且与家长沟通交流,鼓励其在节假日带着孩子亲眼去看一看名胜古迹,如果时间比较紧,则可以选择参观市区的历史文化博物馆,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虽然多媒体技术很先进,但真的置身于名胜古迹之中,站在蜿蜒起伏、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上,站在巍峨的泰山之巅,站在富丽堂皇、美轮美奂的故宫之前,学生所得到的震撼是只看文字和图片所无法比拟的。学生在丰富个人经历的同时还可以对华夏文明产生更深的体会,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以实践活动为指引,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同时也有助于形成家校合力,让家长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提升德育的成效。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尝试进行德育渗透时,一定要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让相关的德育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教材学习、课外阅读等多方面获取更优质的德育学习内容。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应的德育让学生在个人日常生活中落实道德行为规范和意识应用,从而实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创新。
参考文献
[1]苗雨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3):58-59.
[2]杨进寿.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策略[J].才智,2020(05):1.
[3]江家财.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47-3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