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李庆仁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李庆仁
[导读] 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初中物理教学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进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及结合实践课程。

广西百色田林县初级中学  李庆仁 533300

摘要: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初中物理教学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进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及结合实践课程。教师要带领中学生学好物理,最大化地拓展中学生的物理知识面,提升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以及掌握一些基本规律,以此来有效地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存在的问题 及解决对策
        引言:初中物理的学习是一个很枯燥的过程,面对抽象且难理解的知识点,学生们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完成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这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由于物理学科的复杂性,一些学生在学习时会接受的比较慢,再者教师在有限的时间中又要完成知识点的讲解,两种因素相叠加就造成学习效率低下,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着重探讨了相关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此来弥补学生学习物理时存在的不足。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传统化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师采用的都是比较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物理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几乎没有,导致物理课堂上氛围很枯燥、沉闷,学生对与所学物理公式和物理知识只知道死记硬背,至于公式的由来根本不清楚。并且,物理学科本是一种实践性的学科,很多的知识都是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但是,传统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物理理论知识教学,对于物理实验很不重视,很难满足学生物理学习的要求,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受到限制,得不到锻炼。
        (二)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吸收。大部分情境中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利和余地,只能被动接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少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以及学生“消化吸收”的效率。
        (三)动手操作形式化,学生参与度较低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动手操作形式化,学生参与度低的问题较为常见。部分教师和学生为了追求极致的效率缩减了物理实验的时间,其错误的认为理论知识的优先级高于实验。学生对于物理实验不感兴趣或者不重视物理实验还可以理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重视物理实验的作用
        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解决策略
        (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是物理学科的入门阶段和基础阶段,初中阶段的学生初次接触会容易产生好奇心,进而形成求知欲,从而主动积极地去学习物理知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需要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课堂上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有直接的联系,因此要想有效地提升物理教学效果,物理教师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是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首先教师在每堂新课中都应有演示实验,是学生对这节课一开始就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注意力集中,在好奇心心理的驱使下听课。其次,增加边学边实验的次数,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更利于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良好的实验习惯,逐步领会科学家是如何通过实验获得物理事实,并从而得出概念和规律的。
        (二)把课堂时间回归给学生
        以前的教学模式都是“满堂灌”,老师一个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的动手、动脑、讨论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与发挥,课堂氛围沉闷,效果不佳。为此,我在课堂上大胆创新,采用“三个三分之一”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解时间占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学生动脑思考时间占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学生动手做题时间也占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探究、讨论问题。课堂氛围活跃,又能使学生掌握好当天所学的知识,效果非常显著。
        (三)改善物理实验环境,提高学生实验参与度
        尽管部分学校因为经费不够充裕以及其他原因所导致物理实验不能顺利开展,但是教师仍旧需要向学生强调物理实验的重要作用意义。教师可以将实验室中器具进行整理和维护,尽可能将那些能够使用的工具组装成实验器材。教师可以将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按照组装成的实验器材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属于自己的实验机会。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物理学科素养要有所差异,这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以及相互帮助。初中物理阶段需要进行的实验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因此在部分实验过程中参与感比成就感更重要。
        (四)让学生积极地进行生活体验
        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初中教材,很多物理知识就在学生的身边,布置一些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无疑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学习液化知识前,布置让学生观察从冰箱刚拿出的饮料瓶外有水珠的现象。观察烧开水从壶嘴向外喷“白气”的现象,并思考为什么离开壶嘴一段距离才看出“白气”?让学生思考早晨雾是怎样形成的?草上的露珠是怎样形成的?蒸馒头冒“白气”和冬天我们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否一样?等等,这样既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也使学生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学习时更加得心应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物理教师深入地去分析、解决,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1]赵树有.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74.
[2]宋志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41.
[3]朱启龙.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