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文化育人功能强化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刘小莉
[导读] “大学即文化”,大学文化是一种大学气质、精神、品格的凝结。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旅游学院 刘小莉  457000

摘要:“大学即文化”,大学文化是一种大学气质、精神、品格的凝结。对于什么是文化育人,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教育部党组印发的《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文化育人”的基本任务是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基于此,本文章对新时期大学文化育人功能强化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文化;育人功能;强化策略
        引言:文化环境与教育同样具备育人的功能,对于育人过程中价值观的形成是相通的,这也是大学教育的重要载体.但是目前针对于大学文化环境的构建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重视度明显不足,相关的研究也较为浅显,使得文化环境育人的功能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一、大学文化环境育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环境育人理念滞后
        社会快速发展,大学文化环境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这就需要树立起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育人理念。但是一直以来,大学教学中对于传统模式中的理论教学过于重视,却忽略了环境营造的影响。而环境影响日益突出,其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大学教学生搬硬套,强制传输知识,反而使得学生出现消极情绪,甚至抵触课堂。站在教育方式角度而言,大学教学中对环境中隐性教育应用不够重视,老师、学生无法主动参与进去。教学中长期以教材内容为主,教学显然成为了灌输知识,对于学生情感、信念、意志等品质培养忽略,抑制了学生参与热情,无法做到内化于行动,反而使得教学效果欠佳。另外,活动中仍然以运动会、比赛为主,并没有根据学生、环境发展特点开发一些创新性活动,削弱了文化积极作用。
        (二)易受西方文化思潮影响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促进了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在各类文化思潮的交融和冲击下,大学校园里弥漫着浓郁的“多元文化情结”。各类思想、观点和看法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并辐射到大学生群体中,海量的信息以爆炸式的态势袭来,多种意识形态并存,影响着当前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观念、眼界和追求,他们很容易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盲目崇尚自由、追求自由。不少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信仰缺失现象,主要表现为信仰“盲区”,即没有任何信仰;信仰“误区”,即所持的信仰不是马列主义、共产主义。这一问题需引起思政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二、新时期大学文化育人功能强化策略
        (一)坚持学院引导与学生自主结合
        文化育人是一个认知、情感、信念、行为转化的复杂过程。想要实现文化育人的效果,不仅需要教育者施加外在教育影响,同样需要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积极地进行自我内化。


学院层面,一方面二级学院需要设计教育方案,发挥学院主体文化引导的旗杆作用;另一方面需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文化,自主学习文化,在“学院领进门”之后自我修行,在文化自觉中发现个人文化旨趣,从而实现真正的主动内化。
        (二)建设校园网络文化
        学校采取多项措施来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一是坚持统筹规划、集中管理的原则,将网络文化纳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中,即时发布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及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引导学生在网络中吸取养分,陶冶情操,增强是非辨别能力,自觉抵制社会上的各种不健康言论及思想。二是坚持分级负责、以管促建的原则,按照学部来划分网络安全责任管理,落实“信息发布—跟踪反馈”网络舆情问题应对机制,各学部辅导员班主任密切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纠正不实信息,以防范舆论误导。三是坚持各主题教育活动线上线下同步策划、同步部署,紧紧围绕大学生们成长成才的需要开展网络文化活动和提供信息服务。
        (三)坚持日常建设与仪式性活动共进
        文化人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文化日常化和文化仪式化的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文化育人也是价值观传递的过程。同样,只有使文化进入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使学生持续熏陶、浸润,让文化变成习惯,才能真正发挥文化育人实效。这要求学院建构与学生生活学习日常状态相适应的文化影响常态机制,深入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状态,制定文化育人的日常化机制。
        (四)提升教师团队的自主发展水平
        学校把夯实教师队伍的自主发展基础纳入学校规划,确立和坚持了三力一自的发展思路。三力即发展力、学术力和文化力,其中,发展力是指全体教师立足教与学实际,不断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不断提升和超越现状的能力;学术力是指全体教师学习、研究、创新和变革的能力;文化力是指全体教师传承和创生自主发展的特色文化的能力。一自即自主发展。三力是师生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将三力一自作为规划的基本思路,其重要目的是聚焦自主发展,培育自主发展型团队。
        结束语
        回顾以育人方式改革为着力点的领航高中创建历程,我们的最大感受是,育人方式改革离不开学校文化的浸润和力挺,学校文化在育人方式改革中生长和丰富,两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种互激共生的关系。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锲而不舍的追求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动态生成中壮大,成为领衔高中创建不可或缺的动力之源。
参考文献
[1]高慎波.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实践路径研究[J].才智,2019(33):99.
[2]阴浩.基于文化自觉视野下高校文化育人实施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21):51-52.
[3]王孝云.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探析[J].新西部,2019(29):137-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