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冯春华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冯春华
[导读] 学生缺乏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对于传统文化的知识积累少之又少,导致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锤炼过程中没有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使得学生在精神品德方面出现了文化的流失。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朱坊中学   冯春华   41400

摘要:学生缺乏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对于传统文化的知识积累少之又少,导致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锤炼过程中没有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使得学生在精神品德方面出现了文化的流失。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语文学科对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增强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这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归属感,让他们拥有更强的民族凝聚力,不断迸发出自身的潜力,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文主要分析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引言:在初中阶段,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加强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能力,要进一步进行教学实践研究,从而才利于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本文结合实践探索,总结了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具体渗透策略,希望分析能够不断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从而为学生日后发展提供有效保证。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修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掌握,进而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内容了解尊老爱幼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正确的是非观。
        (二)有助于传统文化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文化不仅代表着我国的精神文明,还能够从根本上对现代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我们应当对传统文化进行不断创新和弘扬,使青少年在学习的时候更有价值。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传统文化展开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清楚地了解到自身承担着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和责任,进而将传统文化与自身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相结合,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剖析课文实际,感悟传统文化
        就目前正在使用的初中语文教材内容而言,其中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并不少,通过这部分内容展开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递进的方式结合传统文化展开教学,帮助学生丰富自身的语文学习内容。


例如,教师在进行《诫子书》这篇文章时,由于这篇文章中主要是通过精练的语言表达父爱,因此,教师可以深入讲解文章中提到的“静”和“燥”这两部分内容,通过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做人治学的经验。教师在进行《爱莲说》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以着重针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进行展开,帮助学生了解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情况都需要保持高尚的情操,不能轻易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上述这些课文中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对课文展开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构建更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开展趣味活动探究,渗透传统文化
        初中生正是活力四射的年龄阶段。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使其能够真确认识文化,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趣味活动为载体。例如,在教学《行路难》古诗内容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对古诗学习都会产生抵触心理,认为古诗晦涩难懂,而且还需要背诵记忆。那么,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传统文化为载体,通过对古诗字词的挖掘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又如,在讲解“玉盘珍羞直万钱”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文章的“羞和直”单独提炼进行讨论,如直通值,是指价值的意思,在古诗文中是值钱的意思,羞在古诗文中指代山珍海味。联系具体语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趣味讨论会,就“为什么这些山珍海味这么值钱呢?这难道不是生活中饮食浪费的现象吗?”在活动探讨中,教师引入生活中饮食浪费的现象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又可以促使古诗教学趣味化。学生在赏析诗句的同时,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激发出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从而培养了语文综合素养能力。
        (三)教师不断借助现代传媒技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文化的渗透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样,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对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给学生带来视觉感官的震撼和美的享受。同时,也是对学生心灵的一种陶冶。
        结束语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能力,在语文学习中使其形成正确三观。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教师通过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材内容的创新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认识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认识传统文化,在认识传统文化的同时强化语文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韩景龙.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学周刊,2019(27).
[2]庆玫丽.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神州,2019(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