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色教育背景下的幼儿教学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马艳
[导读] 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新时期的德育发展中,广大幼儿爱国主义意识淡薄,导致德育教育行动失利。

湖北省天门市卢市中心幼儿园   马艳 431729

摘要: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新时期的德育发展中,广大幼儿爱国主义意识淡薄,导致德育教育行动失利。教师要以积极教育和引导为有效目标,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知识中,在热爱中国的思想背景中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红色教育背景,幼儿,教育教学,研究
        引言:如果想让青年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就要培养青年人的爱国情怀,提高他们的爱国意识,使他们成为真正的理想信念、生活环境和价值观的接班人。所以,在本文中,我想和各位教育工作者们分享一下我的爱国主义教育经历,希望可以为我国幼儿阶段红色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一、红色背景教育现状
        首先,对幼儿进行红色教育,必须经过对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以及幼儿的实际生活和思想观念的研究,理解、分析我们能取得什么样的良好效果?新时期幼儿的思想状况如何?笔者走访了一些幼儿,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制度层面存在问题
        一些幼儿家庭对红色背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少先队建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方面的投入和引导重视不够,对人、事等方面的投入不够,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的物质和财力得不到有效保障,爱国主义教育水平的提高有限。
        (二)、环境氛围存在问题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由于农村经济落后、沟通受阻,幼儿红色背景思想教育主要体现在升国旗、戴红领巾等相关要求上。校园爱国主义氛围的缺失,使校园建设不能起到良好的引导幼儿的作用,致使幼儿红色教育的实施和实践不到位。
        二、红色背景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端正爱国主义精神含义
        孩子是我们国家的花朵,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今天的孩子是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童年是人生最好的开端,在这里孕育着伟大的理想,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扬起了人生的风帆,所以,我们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过程,特别是班级教育的主渠道。而且对于家庭而言,家长接手爱国主义的内容非常广泛。比如,周末带幼儿们出去看爱国电影,互相讨论想法,增加爱国思想的传播途径。经常看报纸了解国情,看新闻等继续下去。幼儿的时间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怎么样,孩子怎么样。因此,对于幼儿父母,我们不应该忽视他们的作用,进而适应时代的需要,从幼儿们的爱好和兴趣出发,把爱国主义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孩子们的精神和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复兴的责任感,“1924年冬到1927年夏,在武汉读书的彭家垴村人彭正浩,受党组织的派遣,回乡开办平民夜校,宣传马列主义,后在省特派员马振邦指导下,于1925年12月建立了彭家垴党小组,彭德普任组长。1926年春,扩建为党支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的老红军和一部分青年党员配合天门县委和以后的县南工委,多次组织群众开展反扫荡、反蚕食的斗争。解放战争中的中原突围,这里的地下党组织为护送干部安全转移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在史实中学习彭正浩同志的先进行动思想,提高爱国主义知识,培育幼儿精神,树立以钢铁精神为基础的正确爱国主义精神。


亲子可以共读爱国主题或传统文化的绘本,如《地道战》《董存瑞》《故宫》《北京》《中秋节》《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等,了解英雄事迹和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把读书当成丰富自己对国家认识的一种习惯。
        (二)、利用音乐等外界力量助力学习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并没有单纯要求学生在短期内将成绩提高多少,而是注重对幼儿进行社会道德的常规教育。
以中华传统道德中的“忠”举例:随着当前经济的发展与独生子女的增多,加之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越来越严重,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惟我独尊,心目中没有“大家”的观念,要求别人事事依从自己,造成孩子与社会、家长、他人的矛盾越来越激化。为此,笔者将《我和我的祖国》定为班级的班歌,并利用班会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还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抗争年代的片段,为幼儿讲述彭家恼地域爱国故事,从而让幼儿受到心灵的触动和精神的熏陶。同时开展了“我能为祖国做些什么”的班会活动,让幼儿真正认识到热爱祖国光荣,逐渐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意识,体会祖国之爱是天下之大爱,从而感受民族自信所带来的其乐无穷,并能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祖国的爱。
        (三)、教育学生放眼世界和未来
        幼儿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主要体现在对家乡的热爱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教师要开始热爱家乡,进而对幼儿进行红色背景教育。通过教育,幼儿们应该热爱村民,热爱山水,热爱家乡的一切发展。所以,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锻炼,得到祖国、社会主义和集体的爱。在审美形式上进行讨论,班级中要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如宣传画、标语、爱国主义专版、领国旗、爱国英雄人物、唱国歌、升国旗等,组织红歌比赛、组织爱国主义晚会、观看爱国主义电影等,让学生欣赏美,认识美中教育。我在这里再次举个例子:我们还可以组织专家学者深入挖掘历史和地域上具有典型性、示范性、代表性的红色记忆、时代先锋、历史变迁、标志建筑,以“从1925年底建党到1949年,彭家垴先后有77人加入党组织,三次重建党组织,24名党员为之捐躯,70多人被杀害,其中五户被杀绝。”这一史实为原型,编撰《赤子初心 英雄本色——土地上的红色记忆》红色图书,融知识性、故事性、经典性、通俗性为一体,帮助幼儿在学习历史、思考历史、感悟历史中滋生红色细胞、催生红色血液,真正使红色基因入脑入心、融入血脉,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养成教育”“心理疏导”和“实践体验”教育课题,以参观农民夜校旧址、查阅资料、历史绘画等为主要形式,将情感教育与行为养成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知情、懂情、怡情。同时,红色文化不仅在文明课程、儒雅儿童课程、雅兴课程等教学中传播,也在“班级文化”“楼道文化”“走廊文化”“橱窗文化”等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体现,成就个人梦、民族梦、中国梦,从红色基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争做时代新人。
        综上所述,红色背景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广大教师要针对幼儿园的思想现实,唤醒他们的中国情,转变他们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逐步树立民族自尊、自信心和自尊心,引导他们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爱家做起,进而热爱学校和家乡,直至最后了解中国,热爱中国,为中国而奋斗。
参考文献:
[1]王友然. 浅谈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D]. 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2019.
[2]王槐. 关于农村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点思考[J]. 现代阅读:教育版 , 2013 (03) :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