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朱炼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根据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改革和管理工作要求,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重庆云阳县南溪镇长洪小学  朱炼 515348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根据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改革和管理工作要求,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地关注到学生个体思维能力的发展。基于此,以下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数学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部提出以核心素养和儿童视角为指导的教育方针,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提供了指导方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同样要以此为教学目标和指导方针。
        一、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导致学生很难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理解,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知识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能掌握的,且这样习得的知识更深刻。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有时间自主探究,实现探究能力的提升。如在教学《负数》时,教师可以板书“-2楼”“-2℃”,然后让学生自主思考“-2”代表的是什么。学生通过联想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思考“-2楼”指的是地下2层,“-2℃”指的是零下2摄氏度。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负数的含义。
        二、探究学习中合理组织学习的内容
        小学数学知识,所包含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编排这些基础知识的时候,采取的原则是循序渐进的原则,比如低年级阶段对一些几何图形能初步地认识、分辨开来,到了高年级阶段能进一步认识一些几何图形,并且能根据图形的特点进行简单的计算。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扇形和三角形等图形,在低年级阶段能把这些图形认识清楚,到了高年级阶段,通过对基本图形的进一步学习,逐步能对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球体等立体图形认识并能简单地计算。在探究式学习的时候,教师有时候可以打破教材的限制,让学生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拓展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能系统地认识几何图形,并能在实际的学习中加以运用。小学数学的学习,需要一定的逻辑推理知识才能有效地学习。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逻辑知识,运用这些逻辑知识进行数学知识的运算,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学好,提高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比如说乘法运算,从一位数乘一位数,到两位数乘两位数,再到两位数乘多位数,最终掌握乘法的运算。那么学生在学习乘法运算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乘法运作的进位计算。


许多学生在运作的过程中,忽视了这方面的知识,导致了一步错步步错的错误运算,有时候学生的思想深处形成了思维定式,教师纠正的时候特别吃力,更为可怕的是教师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错误运算进行了纠正,学生在实际运算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固定思维的影响,计算的过程中还是错误非常多。那么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学习经验,纠正计算过程中的错误算法,学习别人的经验,提高自身的运算能力。
        三、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
        除了自主探究式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也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将他们分为多个小组,并围绕一个数学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得出讨论结果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成长,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操作,将12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接成长方形,并做好记录;其次,经过小组谈论,学生发现利用12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接成三种长方形;再次,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在学生之间出现不同观点相互交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优化与完善解决当前问题的方式。
        四、翻转课堂创新小学数学课堂
        数学学科的学科素养基本上涵盖了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逻辑关系几个方面,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现阶段,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应该纳入小学教学课程标准中。近几年来,儿童视角的教学理念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和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是主体,单纯的以教师教授为主要内容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角色和作用。要真正打破传统教育模式,颠覆课堂主次角色,就要完全实现学生的动手动脑、积极思考、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实现课堂意义的改革,课堂主角的转变.比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就可以布置一个课下作业,叫学生自己做一个面积拼图模型,自己预习课本以自己的理解能力来自主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样在课堂上完全交给学生来主导,老师进行指正和补充。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活跃氛围,也叫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真正做到了学生是课程主角的颠覆。既锻炼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结束语
        总之,探究式教学一定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探究式教学,有时候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地学习数学知识,这样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施丽杰.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6):326-327+332.
[2]方家培.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
[3]李学田.关于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3(27):326-3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