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果基五哈木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果基五哈木
[导读] 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叶圣陶先生曾经对预习有过较深的见解。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大崇镇中心校  果基五哈木  615200

摘要: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叶圣陶先生曾经对预习有过较深的见解。其认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课文内容有了自己的见解,当课上老师讲课时,如果某些理解与自己的观点相吻合,不仅能够加深记忆,还能产生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还能反向刺激和鼓舞学生继续预习,激发阅读兴趣;如果某些观点和理解与自己的见解有出入,也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和解决困惑的热情,更进一步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进阅读效果。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预习能力直接决定自主学习水平的高低。为此,教师更应该积极探索,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小学生的预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不难发现,诸多学生缺乏语文预习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培养小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提高小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才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课前预习,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方面需要教师展开任务型语文预习学习,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布置多种形式的语文预习作业,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能力。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课前预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在没有接受教师具体指导的情况下,自主性接触新课文,在预习时,通过对以往知识的复习和对新知识的查阅概览,起到既巩固旧知识又自主吸收新知识的作用,是对小学生独立能力的锻炼,使其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遇到新问题能够独立自主解决。除了独立能力,学生在预习中也能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以往的经验对新课文进行分析理解,感悟作品的主要思想情感,是最重要的一种自主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受益终身,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通过自主学习提升自我。同时,预习也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一般预习过的学生更能够跟上教师的思路,并且能够持续保持注意力集中,在听课的过程中也能够有侧重地去听,学生通过预习能够了解本节课的主要讲解思路,对于课堂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都有很大好处。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合理布置预习任务
        教师在学生的预习中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首先,教师要布置预习内容,包括标注段落、了解课文背景,并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


学生在预习时,会记住教师所讲的话,按照教师的思路去预习,包括标明文章段落、归纳段落大意、文章反映了怎样的思想、文中有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等等。学生在预习时要学会提出问题,然后自己思考解决,这能培养其自主思考能力。学生遇到实在不会的知识点,还可以上网查阅。由于网上的答案五花八门,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辨析能力。最后,学生留下不能解决的问题,带到课堂教学中去向教师或同学请教。预习是一个探索语文的过程,从不知到知的这个过程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制订预习激励制度
        课前预习的自主性较强,但能坚持预习的学生往往有限,为调动更多学生的预习积极性,提高整体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可制订一定的预习激励制度。在为学生制订明确预习目标及任务的前提下,利用量化考核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例如,教师可将预习任务以题号标注,完成一项任务则为学生记一积分,正确完成则加一积分,全部完成则所记积分以本次预习任务题号为主。例如,有5个预习任务则记5分。教师可在教学前利用5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解决预习问题,并要求学生自行或互相打分,当学生总积分达到特定数额时便可兑换文具、书籍等,不断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
        好的习惯决定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教师在激发学生预习兴趣、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比如,在预习一篇新的课文时,应该先通读、再精读,读完后,对文章中叙述了何事,出现何人,又描写了什么景色,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等进行收集和整理,上述的预习过程就是一个比较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这种习惯。比如,在预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教师应该布置学生先完成通读,通过大致的阅读后标出文中的生字、不理解的段落和语句,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内容有一定了解,结合“狼牙山”这一标题,知道在狼牙山到底发生了什么;接下来,学生带着通读文章中带有的问题,再次精读课文时能够有重点的阅读课文中的内容,了解文章结构,并且感受在狼牙山上发生的点点滴滴以及所呈现的伟大精神。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前预习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思考预习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多方面地进行预习,从而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拓万霞.小学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44-346.
[2]王惠珍.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之我见[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7):32.
[3]刘金红,马凤春,董颖博,魏淑杰,董宇飞.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八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096-1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