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王晓慧
[导读] 近年来,美育已成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相关部门曾多次出台相关文件,以往校园教育中不被重视的艺术教育学科终于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了肯定,美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再一次得到凸显和强调。

新疆阜康市第二中学  王晓慧  831500

摘要:近年来,美育已成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相关部门曾多次出台相关文件,以往校园教育中不被重视的艺术教育学科终于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了肯定,美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再一次得到凸显和强调。另外,随着近年来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初中美术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发生了变革,美术教师力求做到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美术教师要在课堂内外采取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提升 初中美术 教学有效性 策略探析
        引言: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能得到美学素养的发展,但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机械灌输美术知识,让学生完成基本的绘画任务,而不是培养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审美情趣,进行二次创造等美术活动。导致学生对于美术学习十分排斥,甚至会制约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严重时会影响到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心态。因此,教师必须主动调整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增强教师合作学习观念,营造师生平等氛围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存在合作学习观念欠缺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处于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被压制。在这种情况下,初中美术教学中,精细化的合作学习模式缺乏发展的土壤。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理解的局限性,导致其虽然开展了师生合作,但是师生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教师没有充分分析学情,没有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得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没有保证,学生不感兴趣,教师没有成就感。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美术课是提升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课程,是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程,是促进学生放松心情、愉悦身心的课程。正因为如此,教师在美术教育中,应以一种包容、开放的心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灵感,创造性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二、创设教学情景
        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基于学生兴趣角度出发,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以此找到美的灵感。教师也可以开展美术实践活动,通过创设实践情境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我们在学习颜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准备多种多样的糖纸并向学生展示,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动手实践的欲望。接着,可以让学生们准备相关的材料,包括颜料笔、橡皮、固体、胶白纸等,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糖纸。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实物演示的方式,不断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习美术。以美术作品《寻古探幽》为例,这幅作品以探索为主,以富含历史文化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为出发点。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以核心素养、鉴赏方面为切入点,运用多媒体级数进行授课,给学生展示相应的画作,再结合艺术、作者的情感、绘画技巧等,罗列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学习。



        三、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美术是一门极具艺术性的学科,其内涵十分丰富,仅仅是初中部分的学习,并不能让学生一蹴而就,成为美术大师,但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思考来提升自己的美术审美能力。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春天的畅想》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春天”为话题,来引发学生对春天的思考,使其画出自己想象中或是所看到的春天。另外,教师要将美术与其他学科,如音乐、历史等相结合,以做有效融合。在学习美术的时候,可以将其他学科的内容带人其中。例如,在学习九年级《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时,便可以将历史学科的内容融人其中;学习八年级《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时,则可以利用中国古典乐曲来引人画境。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制定的学习目标,更应当具有多元化,不只是强调学生美术知识学习状况,还应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教授九年级《蜡染与扎染》这一课的时候,让学生去了解蜡染和扎染的发展历史和不同民族对蜡染扎染的图案设计以及文化特色,并且可以让学生动手去尝试蜡染扎染,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印象,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培养艺术情怀普及文化知识
        对于美术的教学并不是单纯进行绘画知识的教育,更多地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作品的讲解时,不仅要描述绘画技巧,也要有意识的讲述相关的文化知识与作者情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注度,在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时可以向学生普及作者的生平,再通过艺术鉴赏的角度结合创作背景来引导学生体会感悟背后的艺术情怀。这样学生不仅被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也更有效地理解艺术作品的深刻内涵。学生不仅学到了如何鉴赏美术作品,还能丰富相关的知识储备,逐渐养成主动鉴赏艺术作品的习惯。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感受作者的激情与活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学到美术知识的同时了解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教师通过讲述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进行教学导人,也能增添教学课堂的趣味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之下,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初中美术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创设生活化课堂,强化学生的美术基础,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促进初中美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良玉.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3):105-106.
[2]姜慧.初中美术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573.
[3]丁莉.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