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哲学辩证思考 薛慧娟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薛慧娟
[导读] 2017年教育部修订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政治认同四个方面”,对我国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试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四个要素进行一些思考。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第一中学 薛慧娟 041000

摘要:2017年教育部修订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政治认同四个方面”,对我国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试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四个要素进行一些思考。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哲学辩证思考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辩证思考;高中政治学科
        引言:高中政治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人格更健全、发展更全面,是素质教育中的关键一环。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要体现学科独特的生活性、思考性、探索性及综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现学生知识和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高中学政治教学现状分析
        在我国目前的高中政治教学中,大多数学校仍采用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刻板的课堂授课环境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严重限制了高中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学生容易在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学习中失去动力,难以找到解题思路与技巧。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政治教学必须避免大量的理论教学。教师应让学生在生活化的事例中探索原理的应用价值,从而使整个教学变得更加立体。高中政治教学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是学生的积极性。在直接影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往往是主要的。只有学生自发地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建设,才能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然而,在当今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乏味使学生只能在教室里记住枯燥的政治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使得他们探究问题的热情无法被调动起来。
        二、关于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哲学辩证思考
        (一)科学精神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的基本条件
        首先,科学精神是达成政治认同的基本条件。从政治认同内涵角度思考,政治认同是指社会成员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对国家政策及制度的认可和赞同,是社会成员在良好的理性思维驱动下形成的正确的意识行为。科学精神是社会成员在实践中表现的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理性特征,因此,社会成员在科学精神的驱动指导下,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进而达成社会成员对国家政策及制度的认可和赞同,即达成政治认同。其次,科学精神是形成法治意识的基本条件。法治意识是指公民自觉自愿地参加国家法治建设,是社会成员的精神取向,科学精神作为我国公民的理性精神,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指引个体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因此,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社会成员形成法治意识,自觉自愿地参加国家法治建设,形成正确的精神取向。最后,科学精神是实现公共参与的基本条件。


科学精神关乎着社会成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应有的能力和态度,公民有序地参与公共事务,承担公共责任离不开其已拥有的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和态度,即科学精神是社会成员实现当家做主的前提基础,是实现公共参与的基本条件。
        (二)内容紧密联系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要素在内容上紧密联系,均围绕“培养什么样的公民”这一本质话题展开。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政治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强调社会成员通过学习要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强调社会成员要具有良好的品格和能力。政治认同强调社会成员要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的人。法治意识则注重社会成员法治意识的建立,倡导社会成员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做一个知法懂法学法用法的合格公民。科学精神则强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个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即用正确的方法参与实践,强调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立足实际,辩证思考,科学实践。公共参与则注重社会成员的有序性和责任担当。要求公民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国家主人翁意识,做国家的合格当家人。
       (三)要与时事政治紧密相关
        政治学科与时政新闻密切相关,通过时事政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了解国家。青少年由于缺乏对当前社会制度和政策的正确认识,思想和行为上可能会出现偏差,教师可以案例教学法为依托,结合时政新闻,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动态,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的发展与自身密切相关,认识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帮助学生形成对国家的正确客观认识,引导学生理智爱国。例如,在教学高中政治的“国际关系”板块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模拟联合国”系列活动,综合考虑学生的口才表达与知识储备水平,灵活分组,使组间学生水平较为平均,进而选取具有特色的国家与事件进行模拟谈判,如南海争端、叙利亚问题、贸易战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在联合国形式的谈判中维护自身所代表国家的利益,真正理解国际问题的本质,提升政治素养,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展现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
        结束语
        从目前来看,将法治素养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然而,在政治课融入法治教育的情境下,不仅是对新课标改革的实施与肯定,更是让学生做学法用法守法公民的基本准则.教师借用政治课本身具有的属性,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讲授法治知识,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法治素质。
参考文献
[1]冯琦.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J].华夏教师,2019(36):15.
[2]邓淑婧.浅谈社会热点事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以《文化生活》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3):205-207.
[3]卢黎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