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资美丽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资美丽
[导读] 环保教育已经是现代教育的新领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地环境保护态度和环境价值观,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承担起自己对社会应尽之责,这也是教育的责任和意义。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一中学 资美丽  410100

摘要:环保教育已经是现代教育的新领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地环境保护态度和环境价值观,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承担起自己对社会应尽之责,这也是教育的责任和意义。本文主要分析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渗透
        引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所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相关的教师一定要融入生态教育的理念,让学生们树立生态文明的保护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态问题,在提高学生生态文明保护意识的同时,加强学生对具体生物知识的运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生物教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生态文明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满足了新课改的要求,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倡导符合现代生态文明的新型教育模式。生物作为高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涉及的知识点相对广泛,更与大自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是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的生物教师要想满足目前教学的要求,就要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不断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形成探索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的意识。
        二、生态文明教育渗透的现状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手段虽然有一定的创新,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生态文明教育并没有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中得到充分渗透,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相对简单,主要采用课堂渗透和实践活动渗透的形式。课堂渗透主要是在课上对学生进行相关生态文明知识的教授。实践活动渗透指在课堂之外,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与生物教学有关的实践活动,要利用多种教学模式,不断地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生态文明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态化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加全能型的人才。
        三、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一)利用生物知识,进行生态教育
        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利用生物知识去分析生态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教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引导学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融合生态教育的理念,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生态知识,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从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和具体的生物知识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生物知识进行分析,进而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能利用生物知识去解决生态环境中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生态伦理观的形成,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生物综合素质。
        (二)布置课外作业,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课外活动的形式是多样化的,而课后作业也可以成为实践活动的一种有力形式,通过设置社会调查、活动探究、资料搜集等课后作业,既可以让作业形式多样化,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一知识为例,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调查,分析当前人类活动致使灭绝或数量急剧减少的稀有动物有哪些,这样的作业既能够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又能够让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强化环保意识。。如此一来,不仅让学生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更是增强期保护意识,让学生能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怀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能为我们国家、我们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尽自己的责任。
        (三)将生态文明教育有效渗透入生物课堂之中
        为促进高中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正确形成,高中生物教师需把握好生物课堂教学环节,将生态文明教育进行有机渗透,与各类高中生物知识点形成相应的联系,使高中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其生态文明理念。目前我国高中生物课本中有较多关于生态文明的章节,与生态文明间存在间接联系的生物知识点也较为丰富,因而高中生物教师需对高中生物课本进行深入性的挖掘,在进行与生态文明相关的生物知识教学时,高中教师可提前在教学目标之中进行标明,随后通过各类教学手法将生态文明教育有机渗透入生物知识点教学之中。
        (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
        培育高中生态文明意识的最终目标便在于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贯彻落实相关理念,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故此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多和日常生活相挂钩,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之中的渗透性。例如,现如今国家在大力倡导推行垃圾分类政策,高中生物教师可在课堂之上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垃圾分类的小游戏,可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并将其落实到日常生活之中。
        结束语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在生物教学中融合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形成生态保护意识,还能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郁夫.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环保意识教育的方法之我见[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0).
[2]马龙.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J].读与写,2018,15(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