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蒋昕
[导读] 个性和共性是相辅相成的,这二者并不矛盾。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四合镇中心小学 蒋昕 635100

摘要:个性和共性是相辅相成的,这二者并不矛盾。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往往存在着过度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大班授课时,教师会采取完全一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来应对所有的学生需求,这本身就是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一次忽视。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实践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个性化发展
        引言:小学时期是一个学生人格的塑造时期,在一时期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发展特色。学生个性繁杂,有积极个性也有消极个性,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个性,对学生的消极个性予以纠正。
        一、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考虑到当前小学生普遍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和积极性的现实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着力扭转建立现状,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问题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环节当中,更多的是强调了教师是怎么想的,教师想要让学生怎样去解答问题,更多的是希望学生无限的去靠拢参考答案和标准答案,这本身就是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可能的一次漠视。所以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环节当中,教师需要树立起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需要考虑到每名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综合素质水平,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获得个性化发展的机会与可能。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建议教师采取提问引导的方式。在每堂课开展之前,为了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也为了将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简单直白的表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由浅入深并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抓住这堂课的学习重点。举例来说,在学习小学四年级的《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问题引导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首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在日常生活或者电视机当中有没有看见过蝙蝠这种动物,那么蝙蝠这种动物的特点是怎样的,它的飞行方式又是怎样的,有没有人是非常了解蝙蝠的交流方式和辨别方向的方式呢?随后再次提问,让学生思考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地方是会经常性的使用雷达的,自己又有没有见到过雷达呢?通过这种独立“物体”的分析思考,让学生辨别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异同之处。
        二、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
        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是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关注学生个性的重要作用,但是通常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性,首先就要尊重每个学生个性的不同发展,尊重每一个同学的个性。教师是相对于父母以外,与学生们接触时间最长的,所以教师在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人格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语文相较于小学的其他科目是一个可以帮助学生们尽情表达自己观点看法的场合,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化。


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正视自己的性格特征与性格特点,而教师也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端正自己的极端性格,尤其要注意的是,学生的性格如果不属于极端性格的话,如极度暴躁、极端内向等,则此时没有必要对学生的个性进行矫正。
        三、自主意识个性化
        在现代社会工业的高度发展下,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特点,只会简单而单调地机械化操作,那么这个人一定会被机械化工具取代,丧失社会价值,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培养过程中,要倡导小学语文任课教师在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保留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与特点,不再成为木讷的“学习机器”。对此,小学语文任课教师要倡导以小学生为主导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化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在基础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结合自身元素对缺点进行解决与改正。在课程学习中,有的学生喜欢在教材文章讲授前进行预习,但学生自身的学前预习往往很难把握到文章的关键性内容,学习效率不高,所以任课教师可以对这一部分学生做出适当的指导,为学生的预习指明方向,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维持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也有部分学生对背诵兴趣颇大,对此,任课教师可以在这部分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要求的文章后,为其布置一些古诗词理解背诵的任务,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还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储备量,引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因此,自主意识的个性化培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尤为重要。
        四、采用个性化的评价方式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要使其可以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地了解个人的阅读成果,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与优势,从而改正不足,发扬优势,提升个人的阅读能力。其次,采用延续性评价。因为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导致学生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才会产生有创意以及新颖的见解。所以,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中,教师不要太早对学生做出总结性的评价,避免导致其产生思维定式。而是要充分遵循延续性评价的基本原则,给学生留下较为充裕的时间,使其在更加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发表个人的观点,激发其创新的灵感,促进其个性思维的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每个人不应固守平庸,需要追求个性。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教育中就要求任课教师对教育模式及学生进行个性化改革和培养,实现师生双向知识交流,共同发展进步,增强学生个性化自主意识,使其能够达到独立学习思考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月欣.个性化发展视角下小学语文作文微课堂设计[J].新课程(上),2019(12):101.
[2]尹金巧.个性化角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9(12):8.
[3]李巧云.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个性化学习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2):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