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蒙自方言中通用量词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杨彬
[导读] 蒙自方言在量词的使用规则上,存在着通用量词的使用情况。

云南蒙自红河学院中文系   杨彬   661100

摘要:蒙自方言在量词的使用规则上,存在着通用量词的使用情况.蒙自方言中的通用量词,主要有“根、点儿、团儿”三个,都是名量词。蒙自方言中的通用量词,不仅可以替代众多的名量词,还有一定的形象义和色彩义。通用量词在蒙自方言中的广泛运用,成为蒙自方言标志之一。
关键词:蒙自方言;通用量词;标志
        自1952年《语法讲话》发表以后,量词正式成为实词中的一个小类,量词可以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类。现代汉语关于量词的使用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则,什么样的量词与什么名词组合,有着较为仔细的规定。而在汉语方言中,因地域和民族语言使用情况的不同,量词的使用情况和现代汉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许多地方,都出现了通用量词这一语法现象。
        一、蒙自方言中通用量词介绍
        蒙自市位于云南省的东南部,蒙自方言属于西南官话中的滇南方言小片。蒙自方言在量词的使用规则上,存在着通用量词的使用情况,并且这种通用量词的使用,成为蒙自方言的标志之一。有趣的是,虽然蒙自方言存在通用量词,并且,这些通用量词在蒙自方言中广泛运用,但在一些具体语境中,仍旧遵循普通话量词的语义使用规范,这种即矛盾又统一的量词使用方式,使得蒙自方言在量词的运用方面,增添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意义。蒙自方言中的通用量词几乎只出现名量词中。通用量词的产生有两种情况:第一,当一些名词没有固定搭配的专用量词,无法用现有语言表达时,一个词性宽泛、语法功能虚化的量词,就成为计量这些事物的工具,通用量词就出现了;第二,虽然当地方言中能够找到和名词相对应得量词,但是为了某种修辞效果得取得,人们不用和这个名词相对应的量词,而用在本地方言中出现频率更高的一类量词。
        蒙自方言中的通用量词,主要有“根、点儿、团儿”三个,都是名量词。名量词主要分为五大类:个体量词、集合量词、计量量词、专用名量词、临时名量词。蒙自方言通用量词“根”、“点儿”、“团儿”在作为个体量词和集合量词的时候,与普通话量词的使用有明显的区别。其语法功能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既可以作为个体量词使用,又可以作为集合量词使用。在通常情况下,三个通用量词作为这两类量词使用时,可以替换普通话中相应的量词,基本不影响句意的表达。甚至在有具体指向时,三个通用量词之间可以替换,有着明显有别于普通话量词的语法特点。
        1.个体量词
        “个体量词”是物量词的一个子类,是相对“集合量词”而言的。个体量词主要用于形容个体的事物,表示事物的性状相对独立的个体单位,反映了汉民族对形象思维认知的重视,体现了汉语的形象生动性.如:一只鸡、一把菜刀、一条河、一根绳子。而蒙自方言的通用量词:“根、点儿、团儿”在使用时,与普通话中的这些个体量词的使用有明显的区别,且具有一定地方代表性。部分用法如下(括号中为普通话的量词用法):一根(条)牛、啊点儿(那个)小孩、一团儿(棵)白菜。这些量词的使用是在地方语言体系发展的过程中,约定俗成的,没有参照普通话的量词用法规范要求。在蒙自方言中,“根”、“团儿”、“点儿”可以用于搭配形容一个拥有生命的个体的名词,“啊根牛”、“啊团儿人”、“啊点儿人”、具体指向某条牛、某个人,是允许搭配使用的。这种用法超出了量词分类性语义特征的范围,也说明蒙自方言中的通用量词在作为个体量词的使用过程中,是可以替代专用名量词修饰名词的。
        2.集合量词
        “集合量词”相对“个体量词”而言,是若干个人或事物的集合统称,用于形容成双、成对、成群的人或事物,表示一定的数量集合。其中又有定量词和不定量词之分.如:“双、对、副、打”这类有具体的数字指向的,表示集合量是一定的,即为定量词。而如“群、伙、批、团、些、点”这类没有具体的数量指向,只是形容没有具体数目的一些人或事物集合的量词就称为不定量量词。值得注意的是:“根、点儿、团儿”三个通用量词在作为集合量词使用的时候,只能作为不定量量词使用,而不能作为定量量词使用。如:不定量:啊根(那堆)沙、啊点儿(那些)钱。“根、点儿、团儿”即可以作为个体量词使用,也可以作为不定量集合量词使用。由于普通话量词语法规范严格规定了量词的选用,所以在普通话量词用法中不存在这样跨量词类别的通用情况.在这方面,蒙自方言方言通用量词体现了其灵活性和内涵的宽泛性。
由于“根、点儿、团儿”在蒙自方言中具有通用属性,因此区别事物类别这一特征在使用的过程中,被宽泛化。三个通用量词的使用,在多数情况下,不受事物类别的限制,可以替换句子中相应的量词。例如:普通话:这“件”衣服是新上市的春装里卖的最好的一“款”。用“根”替换;只[]“根”衣裳是新上市尼春装里卖尼最好尼一“根”。用“点儿”替换:只“点儿”衣裳是新上市尼春装里卖尼最好尼一“点儿”.用“团儿”替换:只“团儿”衣裳是新上市尼春装里卖尼最好尼一“团儿”。“这款衣服”的“款”是表示事物群类的量词,“这件衣服”的“件”是表示事物个体的量词。在上面这个例子中,“根、点儿、团儿”不仅可以替换个体量词,而且还可以替换表示事物种类的量词,且并不影响句意的完整表达。
        以上分析说明,蒙自方言通用量词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可替换普通话中固定搭配中的量词;二是量词基本都不单独充当句子的成分,搭配数词和名词或搭配指示代词和名词来表达句意;三是区分事物类别的特性被宽泛化。
        二、蒙自方言中通用量词的修辞作用
        我们仔细分析“根、点儿、团儿”在各种语境中的具体用法,就会发现蒙自方言通用量词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含有形象义和色彩义、并起到一定的修辞作用。我们可以结合上面的分析,在普通话和蒙自方言表意相同的句子中,对比分析出蒙自方言通用量词的语义特征。与普通话量词使用时相同的是,蒙自方言通用量词的使用,仍旧与事物的外部特征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如:啊点儿(那颗)星星、一团儿(一棵)白菜、三团儿(块)蛋糕。“点儿”和“团儿”都是由事物的外部形象得来的,如:“一团儿白菜”的“团儿”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坨”,是形容白菜的外部形状。这种表述生动形象的形容了事物的外部特征,起到很好的表达作用。这说明,蒙自方言通用量词的演化发展,和汉语量词的形成发展所遵循的演变规律是一致的,具有形象义、色彩义等语义特征。在某些情况下,还具有一定的修辞作用。
        在普通话中,一些名词与量词的搭配是有严格的语义规范,不能用其他的量词来替代的。而在蒙自方言中,通用量词可以替代绝大部分固定搭配中的量词,且不改变句子的本意,但形成不同的语言情感色彩。例如、普通话:我家供桌上供着一“尊”佛像。用“根”替换:我家尼供桌上供啊一“根”佛像。用“点儿”替换:我家尼供桌上供啊一“点儿”佛像。


用“团儿”替换:我家尼供桌上供啊一“团儿”佛像.通用量词“根、点儿、团儿”在上面句子中,替换了“尊”这个固定搭配的之后,出现了不同的意义。用“根”替换,意思和原句一样,用“点儿”替换后,相比原来句意,多了小称意义,而用“团儿”替换后,就变成含有“不喜欢”含义的贬义句了。
        三、通用量词的适用范围和区别
        1.蒙自方言通用量词的适用范围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根”、“点儿”、“团儿”三个量词即可以当作个体量词来使用,也可以当作集合量词来使用。它们的与名词搭配的语法规范为:数词(或“啊” )+“根”(“点儿”或“团儿” )+名词,如,以“根”为例:一个人,表述为“一根人”;有具体指向时,表述为“啊根人”。将这三个量词代入句子中替换其他类型的量词,看是否合乎蒙自方言约定俗成的语言表述。例如(通用名量词)个:一个苹果、一个人、一个故事。替换:一根苹果、一根人、一根故事;一点儿苹果、一点儿人、一点儿故事;一团儿苹果、一团儿人、一团儿故事。
        从形象义的角度来说,在形容一个苹果、一个故事、一个人,或是其他的个体事物时,还是更常用“根”,其次是“团儿”,“一点儿”通常是用来形容少量,表示一定的数量集合。只有在具体的指代时,它们才会当作个体量词来使用,如:“啊点儿苹果”、“啊点人”。而“一团儿人”,含有一定的贬义,也就是具有色彩义的语义特征,在口语中,只有刻意贬低某人,或是朋友间开玩笑时才会使用“团儿”来修饰人.例如(专用名量词):一块蛋糕;替换:一根蛋糕,一点儿蛋糕,一团儿蛋糕。
        在蒙自方言中,“一根蛋糕”通常理解为一个蛋糕,也可以理解为一块蛋糕。“一点儿蛋糕”一般理解为一些蛋糕,说不清具体数量,是整个还是几块,还是几个。而在这个句子中,最常用的量词还是“团儿”,这是由于“团儿”具有形象义的语义特征。“团儿”通常用来形容外部特征较立体的事物.因此,当说一块蛋糕时,“团儿”三个量词中是表义最清晰的。例如(计量名量词):五亩地;替换:五根地,五点儿地,五团儿地。分析:在蒙自方言中基本不使用。由于句意表达模糊,说不清具体情况,所以方言中还是按照普通话的用法。在有具体指向的情况下,才会说:“啊根地、啊点儿地、啊团儿地”,但是不用于计数。这是由于蒙自方言中的通用量词在作为集合量词使用时,只能用作不定量词的缘故。
        从分析中看出,三个通用量词基本上能替换例子中相应的量词。但在替换临时名量词和计量名量词时,由于语法规范的约束,都需要结合相应的对话环境和实际事物,才能完整的表达意思。所以在方言的使用中,若无特定的指向,临时名量词和计量名量词的使用仍旧遵循普通话量词的用法,基本不用通用量词替换。
        2.蒙自方言通用量词的区别
        (1)各通用量词的特点
        在蒙自方言中,通用量词“根、点儿、团儿”是外延很宽的量词,并且在方言中的使用情况很多,形成一个蒙自方言特有的语言使用现象。这也说明虽然量词和指示代词都具有限定性的作用,但是它们之间实际上也存在某种演变的可能。
当“根”用作个体量词时,和普通话个体通用量词“个”的用法是基本相同,几乎所有的个体名词都可以用“根”来修饰。但“根”的使用范畴又远远超过了“个”,因为它不仅可以用作个体量词,也可用作不定量集合量词,这就超越了“个”的使用范畴。在蒙自方言中,“根”常用于替换大部分的专用名量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结合数词或指示代词搭配名词,计数或指代各种各样的事物。是三个通用量词中,应用范围最大的一个。
        “点儿”相当于普通话的“一些”,表示少量事物的集合,常用作集合通用量词。没有“根”的使用范围那么宽泛。因为“点儿”或多或少有小称意义,有些事物用“点儿”来表示不是很贴切。由于“点儿”既可以作为个体量词使用,也可以作为不定量词使用,故此“点儿”的用法要结合相应的语境来分析。在一般情况下,当具体的某一指向某一事物的时候,“点儿”就能作为个体量词来使用,比如上文提到的的“啊点儿星星”。而当作为不定量量词使用时,“点儿”词义的宽泛性就显露出来了。所有小量、少量的事物集合都可以用“点儿”来形容。
        “团儿”由于具有形象义,是三个通用量词中,受到语义规范约束最多的一个。作为个体通用量词使用时,“团儿”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坨、块、团等量词”。适用于计量外部特征较立体的事物。“团儿”在使用中不仅受到形象义的约束,也会受到色彩义和修辞义的约束。如上文提到的“啊团儿人”因含有贬义具有修辞色彩,使用时需要注意。因此,它的通用情况比“根”和“点儿”要少。
        在这个三个通用量词之间,若是在语境中有特别的指向时,基本不受事物类别的限制,可以替代任意物量词,甚至于相互间也可以通用。语法顺序为:啊+“根”(“点儿”或“团儿” )+名词。这是最常见的通用方式。
        (2)通用量词之间相互通用的条件
        在有具体指代的情况下,“根”、“点儿”、“团儿”是可以相互替换的,使用的频率取决于个人的语言习惯和情感倾向。如:“一条河”,在具体指代哪一条河时,三个量词都可以使用。
        四、结语
        汉语普通话中拥有不计其数的量词,但是在蒙自方言中,通用的量词却只有三个,这说明了地方方言在使用的过程中,形成了地方化,特色化的语言表达习惯。通用量词词义的内涵外扩化、宽泛化,词性的虚化和语义特征的形成,与语言团体对事物的认知和语言习惯息息相关。这三个量词存在通用这一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量词语法规范和语义规范的约束。如量词不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具有形象义、色彩义和一定的修辞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1.
[2]黄伯荣,寥序东.方言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杨彬(1965.11-)男,汉族,云南省蒙自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红河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