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苟学鹏
[导读] 情境教学法应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创设形象的情境内容,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堂文本环境,引发情感共鸣。

南坪乡中心校 苟学鹏 635000

摘要:情境教学法应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创设形象的情境内容,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堂文本环境,引发情感共鸣。情境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情感,增强乐感,提高音乐感知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与新时期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相符合。学生在感受音乐情境的过程中,学生会经历感受音乐、分析和创造的渐进阶段,才能维持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并能积极主动的想要获取音乐知识。因此,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情境创设;肢体语言;课堂教学
        引言:小学生的知觉较为发达,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主要来自直接的接触。音乐课堂情境能将学生置于具体音乐场景中,增强学生对曲目相关事物的感受,培养学生多感官联动审美的能力,还能使学生明确审美对象,了解审美对象在曲目中的意蕴与作用,起到增强教学目的性的作用。
        一、描述出语言情境,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感
        小学音乐教师在使用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课程目标,实现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学习、产生自己对于音乐的联想以及深化学生对音乐的表达。教师在创设音乐情境时必须注意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不要出现天马行空的不符合课程内容的情境创设,注重与其他教学方式融合。将学生看作是教学主体,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表现机会,方便学生释放音乐潜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注意自己的语言描述,充分发挥语言的魔力,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将音乐的魅力利用语言展现出来。通过语言与联想,为学生创设出音乐情境氛围。学习歌曲的时候,歌词是最能表达创作者情感的直接体现。小学音乐课通常会涉猎到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音乐课程学习,赏析此类音乐时,教师可以利用语言描述,讲解歌词与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但语言的使用要注意不要过于夸张,尽量具有通俗性,方便小学生理解。
        二、建立音乐形象,培养审美能力
        音乐形象呈现的是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物建立音乐形象,在学生建立音乐形象的过程中创设相应的课堂情境。为满足新课程改革中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如果学生建立的音乐形象只是与曲目塑造的形象略有不同,不应强迫学生修正其所建立的音乐形象与原曲目音乐形象的不同之处。部分学生在建立音乐形象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对曲目的错误理解,所建音乐形象与曲目音乐形象大相径庭。对此,教师应适当引导,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



        三、遵循激发性原则,渲染艺术情境
        启发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当将教学重点偏向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上,立足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现今大多小学生学习音乐是以自身已有的音乐知识以及音乐经验为基点去理解和诠释新的音乐知识,但是在理解和诠释的过程中离不开的是学生自主的思考与探究,只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而得出的音乐知识,才能够被学生纳入到自有的知识认知图中,简单化的表述就是“同化”,与之相应的还有“顺应”,就是学生为让自己接受新的知识而将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适当调整的行为,这两点都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此音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激发性原则的重视。针对这一点,音乐教师可以采用艺术情境进行教学,这里的艺术情境构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视觉,偏向于使用图片、视频的方式展现,图片的选择可以是教材内的插画、网络上的图片以及具体化的剪贴画,其中剪贴画对于小学生而言接受度会更高,视频应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类型,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其次是听觉,偏向于选用相关度较高的音乐进行课程导入环节,这样能够拉近学生与新课程的距离,但是要注意的是所选择的音乐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不然实际作用会有所降低;最后是实践,侧重于让学生将所学音乐知识完全消化,一般可以采用引导学生演唱、演奏、律动以及游戏等方式进行。
        四、创造性使用多媒体设备,增添音乐意蕴
        在教学歌曲《闪烁的小星》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营造夏日静谧、美好的氛围,通过点击动画视频中的萤火虫逐渐显示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新奇之感。教师可将讲解重点插入动画视频中,在逐步点击不同动画的过程中有层次地呈现授课内容,使动画起到辅助音乐教学、创设课堂情境的作用。例如,教师点击第一只萤火虫出现本节课教学曲目的名称,点击第二只萤火虫出现该曲目的编曲背景等。在教师逐一点击动画链接的过程中,学生对该曲目的学习逐渐深入,课堂情境也在这个过程中被创设了出来。
        结束语
        肢体语言作为我们每个人自身独有的一种行为,我们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利用,带领学生通过恰当的动作进入情境,体验感情,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不一样的美。学生不单单对于美的感知能力得到了提升,更是提升了学生对于音乐的创造能力。我们应当优化情境创设,发挥肢体语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让孩子们会表演、敢表演,更是理解表演、善于表演、乐于表演,让我们为培养小学生音乐基础能力而做出更多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杨瑾.音乐欣赏课中体验式情境的创设策略[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12):74-75.
[2]刘晓青.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205.
[3]任思思.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黄河之声,2018(19):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