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赛音吉雅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赛音吉雅
[导读]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与品质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有体系的观念,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赤峰市翁牛特旗阿什罕苏木中心小学  赛音吉雅   024513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与品质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有体系的观念,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一门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才能抵御住社会上的不良诱惑,从而发展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有效性
        引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将道德与法治知识渗透给学生,以促使学生实现健康成长,并确保小学生身心健康.就小学生来说,在学习中知识的积累是最重要的,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参与到道德与法治学习中,才能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使学习与操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新形势下,教师不需要向学生过多讲解知识,而需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与实践机会,以促使学生深入探究知识,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能力,学以致用。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实行的是应试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常常作为小学生的非重点课程,并没有引起相关家长以及学生的重视,这也间接导致了学校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忽略。另外以往的课程中理论性内容较多,小学生对于这类课程并不感兴趣,但是很多老师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对理论内容进行背诵记忆,这反而加剧了学生对课程的抵触情绪。我国正处于社会改革的重要阶段,教育改革也在稳步进行,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以及复杂化,注重学生全面素养提升尤为重要,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为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需要以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相关老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成长规律,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
        二、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地学习
        老师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思维与学习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知道,传授学习的方法比传授学习的知识更加重要。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之后,他们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讲解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对学生进行概念的灌输,而要让学生理解到有些行为为什么是错误的,有一些行为为什么不能做,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明白不能做的缘由,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消化。老师在讲解这门课的时候,应该跳出固有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框框,开发出更加适合当代学生的教学方法。



        (二)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较差的原因通常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关注教学的思路,还需充分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转变教学视角,以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基础开展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与心理特点。例如,在对《爱护我们的家园》开展教学时,教师可收集些自然风景及保护环境的图片,呈现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并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如此美丽的风景,到处都是果皮、塑料袋,会怎么样呢?”学生能够通过教材图片,了解到优美的环境需他人积极保护。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从小事做起,积极保护环境,了解到保护环境的具体行为,并在自己的生活当中积极尝试环境的保护,并形成时刻保护环境的习惯。
        (三)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引导
        例如,在教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第8课《科技发展造福人类》堂课中,从身边周围找实例,播放新冠肺炎疫情相关视频,感受我们国家在这样一个特殊年月里,与疫情的斗争。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全民动员,众志成城,共同打赢了这场抗疫战争。让学生们深切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科学技术的发达,感受到了中国力量和中国速度。从而达到激发孩子们崇尚科学的目的,感受科技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注重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
        当前的教育更强调学生的全面性综合能力,因此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应与实际生活有着必然联系,因此老师应注重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学生在真实背景下的自主思考以及解决问题能力,让知识转化为行动。首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整合与串联,杜绝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零散弊端,可以通过主题情境的创设,以问题为引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以及良好品德的提升。在主题情境案例创设以及问题分析完毕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知识体系,对案例中涉及的问题及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也可以与老师交换不同的意见,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使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并实现教育的目标,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教学方式实施创新,从而促使小学生实现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钰莹,靳涌韬.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游戏教学策略优化研究[J].教育观察,2019,8(42):60-61.
[2]冯林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N].科学导报,2019-12-10(B03).
[3]吴周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亚太教育,2019(08):1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