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后习题 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雷金花
[导读] 课后的思考练习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编者的编写意图, 对教学目标达成,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重庆市北碚区天府小学   雷金花 
 
        课后的思考练习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编者的编写意图, 对教学目标达成,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课后习题内容不多,一般就两三题,但包含的信息量却不少,作为教师,要认真研读,充分挖掘,好好利用。使课后习题真正能为教学服务,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一是从教学目标上思考。
        可以看到,单一训练功能的练习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多个维度、多个培养目标相结合的综合练习。更多体现了读、说、写能力的培养,加强了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度。如部编版《花钟》第一题:“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这是读的要求,既要把课文读通读顺,还要背诵,培养学生认真读书,勤于积累的习惯;第二题:“默读1—2自然段,分别说说这两段话的大意。”如何说,可以结合单元训练目标“接住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学到的如何理解一段话意思的相关学习经验,并在理解这段话意思的基础上判断出关键语句,最后再指导概括。这样,学生就能比较准确的说出这两段的意思,这是说的能力培养。第三题:“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的开放。写一写,体会一下”。这是写的训练,在指导时,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花,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甚至还可以网上查找它们的气味,然后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描述,这样学生就写得生动了。可见,教师只有在深入解读课后习题后,制定的教学目标就会更准确,课堂教学也就更有正对性,课堂效率自然而然就更有效了。
        二是从教学方式选择上思考。



        我们发现课后习题不仅让教学目标更明了,而且它还为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比如,在教学《夜莺的歌声》时,认真落实课后习题中的三项要求:1.扮演角色朗读课文;2.小组讨论“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斗智斗勇,为游击队送情报的?3.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针对第二个问题要求分角色朗读,我们在学生读好课文的前提下,先让学生先两两分角色朗读,再安排学生扮演什么角色并到台前表演。针对这个话题,再次引到学生合作讨论,在学生讨论时,我也积极参与,出现问题时及时帮助解决。关于第三题,我们先让学生画出重点语句,然后找出关键词语,围绕关键词指导各种形式形式、多种层次地朗读,在读中品悟,在悟中读,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找、议、圈、读,课文的难点不就攻破了吗?
        三是从遵循阅读教学及学生认知的规律上思考。
        新编的思考练习,减少了练习题的数量,每课练习一般是三道题,第一题侧重于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充分的读书、背书。第二题注重学生通过读书,独立思考,整体感悟、理解课文的重点语段。第三题注重积累运用,比如读读句子,说说带点的部分体会到什么并抄下来。如:《荷花》这一课的课后习题: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词语。背诵2—4自然段。2.默读课文,说一说你从哪里体会到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3.画出你觉得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和同学说一说。这种从感悟到理解到积累的编排思路,符合从整体到局部、从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的认知规律,符合阅读教学一般规律。“习题”,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教学上供练习用的题目。在其他学科中,课后习题是课程内容的重现,是巩固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它们对课程本身并没有很大影响。但语文习题并不是这样,语文习题是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或间接地告诉了老师“教什么”、“怎么教”。仔细研究课后习题的编排后我们不难看出,编者试图通过课后习题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揣摩语言、理解课文,学习阅读方法,同时引导他们更加关注文本。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