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王廷芬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王廷芬
[导读] 小学语文教育,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到基础性的课堂知识,同时还要担负着立德树人的作用。

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红卫小学 王廷芬  616255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到基础性的课堂知识,同时还要担负着立德树人的作用。过往,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单纯的重视教学本身,没有将“教书”与“育人”很好的有机结合,显然,这种教学思路无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做到德智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语文课堂育人功能的研究,阐述了小学阶段教育中,通过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
        引言:党的十九大会议当中明确指出,要将立德树人融入小学教育当中,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德为根,展开全方位育人。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入育人功能并不是难事,但是需要合计设计教学流程,运用合理教学方式,注重教学评价,才能使得学生在思想、态度、情感等方面得到提升,从而为学生以后成为综合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一、小学语文立德树人教育的必要性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智育是主要的教学观念,德育反而身居其次,这使得部分学生成绩优秀,但是品行思想由于现代社会的诱惑而出现不良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以后的成长。为了学生长久发展和进步,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就应该以德育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的第一要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语文教学的角度上而言,由于课本中选取的语文作品具有思想性、行为性、情感性等特点,对于学生的衣食住行、情感思想、行为准则等都会产生影响。对于教师而言,注重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书育人功能是贯彻“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所以,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教书育人的含义和内容,结合教学要求,丰富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思想品行上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管理,为学生成长为负有责任、积极乐观、法律意识健全的人奠定良好基础。[1]
        二、小学运维立德树人教育的途径
        (一)设立以立德树人教学目标
        立德树人下的思政教学,其中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如何立德;其二,怎样树人。立德需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出发,树人需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其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教育过程需要理清立德、树人二者之间关系,其中立德为树人目的完成的重要手段,而树人可作为立德的最终目标。故此,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掌握立德树人内涵和本质,将其价值引领作用以及政治导向作用发挥出来,和思政教育目标有效融合,促使思政理论教改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快速实现。
        (二)根据学生特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抓住文章教书育人的关键点,根据学生的特点加以有效地教学。


语文教材中,不同的课文所含有的思想情感、行为准则都有所不同,有真诚友谊的,有思乡深切的,有机智灵活的等,都能够学生思想品行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诸如李白的《静夜思》具有浓厚的思想情感,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故乡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于故乡的印象,有助于培养学生落叶归根、知恩图报的良好品行。为了有效地整合语文教学资源,提炼教书育人的切入点,教师应该注重运用计算机、书籍、字画等教学工具,借助故事、动画、图片等形式对于教书育人的文章加以解读,使得学生在思想、情感、态度、知识、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具有好玩好动等特点,所以在进行语文教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就应该充分把握学生的特点,以三维教学目标作为模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正确的学习态度、丰富的知识结构等,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深有所感,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注重书本教学,更应该注重书本理论与学生实践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推动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优化课堂教学流程,丰富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要在教学流程设计上就要充分体现育人的要求,注重教学资料的收集,把控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实施“明确问题的提出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问题总结和反思→实践性、调查性等类型作业的布置”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并能将课堂所学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便于提升学生思想品行。[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引导者、纪律管理者的作用,促进学生自我感知。而后,引导学生对教学情境进行相应的合作探究,发挥合作学习的质疑、评判、讨论、归纳等多重功能,结合实践加以论证,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行。当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从实践教学、探究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教育方式中选取最合适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最后,在教学评价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建立健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室评价"多元一体的评价机制,使得学生能够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并积极加以改正.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局限于语文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安排“感恩父母”、“感恩教师”等实践活动,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体验"来提升语文德育功能的效果,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结语: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师应该以教书育人作为教育导向,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设置科学的教学方案,注重学生的参与,建立正确的教学评价机制,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功能,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对学生特点、德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认识,在日常教学中抓住德育的切入点,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行。
参考资料:
[1]陈俊洪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育人功能融入有效途径初探[J]. 都市家教月刊 , 2017,11 (06) :54-54.
[2]尹慧琴 . 谈育人功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J].都市家教月刊》 ,2017,14 (11) :270-2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