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语言领域促进幼小衔接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王迪
[导读] 幼儿园是小学的前期教育阶段,二者是纵向教育关系。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都和语言学科相关,因此,教师应做好幼小在语言领域的衔接工作。

陕西省兴平市西城区秦岭幼儿园  王迪

摘要:幼儿园是小学的前期教育阶段,二者是纵向教育关系。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都和语言学科相关,因此,教师应做好幼小在语言领域的衔接工作。
关键词:幼小衔接 语言领域 学习习惯
        幼儿园大班学生即将步入小学,幼儿在大班的学习非常重要,可以说直接影响着幼儿在小学初级阶段的表现。笔者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深知幼儿语言学习能力对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因此笔者对幼儿的语言学习习惯非常重视。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发表一些个人观点。
        一、幼小衔接的概念
        1.幼小衔接的含义
        幼小衔接教育是一个热门话题,很多教学者对其展开了讨论。有教学者认为在幼小衔接与转换的过程中,除了发生教学场所的变化外,师生的角色转换也是重要的衔接过程。除此之外,还有学者提出了经验连续性相关理论,认为幼小衔接的过程中需要克服教学的不连续性。还有学者在此理论基础上提出水平衔接和垂直衔接理论,和前面的理论存在共同点,比如在幼小教育过渡的阶段,都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特征实施教育,在教学中还要探索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将幼小教育进行结合,如此才能增强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幼儿在幼小两个学习阶段都能获得健康的成长。
        2.幼小衔接的理论
        幼小衔接理论主要包含两点,一方面有关全语言教育理论,另一方面是关于生态学理论。一,生态学理论指的是生态环境对幼儿在成长和发展中的影响;生态学理论包含很多内容,比如中观系统、微观系统以及宏观系统等等。人在社会环境中生存,虽然是独立的个体,然而需要在集体的环境中进行工作和生活。对于幼小衔接的问题,幼儿语言发展应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规律,从多方面打破某些事物的束缚,为幼儿园课程设置提出相关建议。二,全语言教育理论。幼儿只有真正到实际生活中进行体验,才能获得丰富的语言学习经验。举例而言,在一问一答活动中,学生要学会聆听教师的提问,然后进行自主思考,以便能够做出准确的回答;在听说读写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多渠道学习方法,使幼儿能够全方位的学习语言,并逐渐建立自己的专属经验,然后将其应用到社会功能的语言中。只有这样幼儿才能通过学习语言提高自身的全方面素养。
        二、如何从语言领域促进幼小衔接
        1.在阅读前做好准备工作,提高阅读兴趣
        笔者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观察得知幼儿在观看图书时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在观看一本图书时毫无顺序的翻阅,这种跳跃式阅读状态证明幼儿没有掌握真正的阅读方法,还有的幼儿并没有真正投入到阅读状态中,注意力也不集中,所以幼儿很难真正读懂故事的细节和人物心理以及表情的变化。


对此,笔者在实施阅读教学前,首先引导幼儿对图书的组成部分进行了解,告诉幼儿在每一页中的页数标注在哪儿,以及教会幼儿观看图书时要逐页阅读。其次,幼儿阅读的姿势也很关键,很多幼儿由于坐姿不正确导致近视的形成,更严重的会导致脊柱侧弯。因此阅读坐姿非常重要,幼儿应遵守“三不看”原则,即吃饭时不看书、躺着时不看书、走路时不看书。最后,幼儿应具备爱护图书意识。避免图书产生褶皱或者被乱涂乱画以及撕坏等,幼儿在翻阅书页时,不能用手指蘸口水,看完图书后要整齐的码放在原来的位置等等。
        2.首先创设早期阅读的环境
        读书是幼儿积累知识的开始,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激发幼儿的思维力。幼儿教师应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幼儿对图书产生兴趣。比如笔者在教室学习区布置了一个阅读区域,幼儿可自主进行取阅,笔者还观察幼儿在阅读时的兴趣偏向,及时为幼儿补充阅读资源等。比如有些幼儿喜欢小动物,笔者便为幼儿收集关于动物的一系列丛书,让幼儿在阅读中能够带着兴趣学习知识,能有效通过阅读了解动物的长大过程以及动物的各种天性等,让幼儿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满足好奇心。此外,笔者还结合图书内容在阅读区准备了相关的录音带,对于幼儿阅读速度慢的情况,可以借助听录音的方式进行弥补。最后,笔者定期组织讲故事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在参加活动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并且进一步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3.掌握看图阅读的方法
        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中应意识到幼儿自主阅读的时间有限,因此为了进一步拓展幼儿的阅读训练,教师可结合语音播放的形式,让幼儿在离开课桌后也能听到自己喜爱的故事。比如教师结合音频或者有声读物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或故事录音等。在图书的选取上应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故事情节避免过于复杂。当幼儿在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以及故事发生的背景等,让幼儿根据故事结尾拓展剧情,发挥想象力构建新的结尾。除了带领幼儿阅读图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图书内容,让幼儿以表演的方式进行诠释,以便幼儿对故事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和感受,幼儿在表演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阅读兴趣。
        总之,幼儿最初获取知识是通过早期阅读的方式,如果教师在此时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幼儿获益终生。因此,相关教师在幼小教育过渡的阶段,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特征实施教育,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将幼小教育进行结合,如此才能增强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幼儿在幼小两个学习阶段都能获得健康的成长。此外家长要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在幼儿离校期间做好监督和陪读的任务,使幼儿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获得真正的乐趣,并让幼儿在阅读中提高自身的全方位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的趣味性教学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6(16):204.
[2]孔露,杨柳.儿童超前识字现象透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03):124-128.
[3]王晓阳.论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的融合式教学改革[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29(02):114-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