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途径探究 刘军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刘军
[导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差异与人地关系的一门具有多样性、多要素特点的自然学科,也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屏山镇中心学校 刘军  645350

摘要: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差异与人地关系的一门具有多样性、多要素特点的自然学科,也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机制的贯彻落实,以塑造地理教师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全新教学理念逐步在地理课堂推行,基于此,地理教师应当借助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关键字:初中地理;人文素养;培养途径
        引言:所谓“人文素养”,也就是在人类历史当中出现并遗留的、优秀的文化遗产,通过知识的传递以及环境的熏陶,其能够逐渐内化成为人的气质、修养、情感、品德等,能够对个体的整体素质起到全面且重要的影响作用。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人文精神修养”和“人文知识修养”两个方面。至今为止,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够取得灿烂的成就,主要原因就在于人类能够对生活进行不断地思考和探寻。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地理学科具有显著的丰富性和广泛性特点,并且能够从更加独特的视角出发,对自然、人文、社会等进行描述,使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得到了有机的统一,所以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在日常开展教学活动及研究工作的过程中,应积极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输入,使学生能够不断获得人文知识的熏陶,并逐渐提升其自身的人文素养,进而实现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配置
        一直以来,在我国开展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时常被忽视,其在教学中能够占据的比重也相对较小,所以在日后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涉及环境和资源两方面的教学当中,应该强化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应促使学生对资源以及环境的相关知识进行掌握,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学生“节约资源、保障环境”意识的树立。从地理美学的教学来看,学生在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学习如何对美进行欣赏,并从中对地理规律进行分析,例如在对《森林的保护与开发》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热带雨林的危机”这一部分内容中即可包含近代与现代世界各地由过度砍伐所导致的气候变化、动物灭绝、生态失调等多种情况的出现和不断加剧,导致土地荒漠化以及水土流失情况越来越严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生态灾难。根据这一情况,人与自然之间的关联性得到了生动的揭示,促使学生意识到,肆意对自然环境进行破坏,就是在摧毁自己的家园,人类与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属于一个“生命共同体”,所以只有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才能够得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能够实现学生正确的世界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在潜移默化之中的树立,并能够促使学生的全球合作观念得到强化,使学生逐渐成为一个尊重规律、敬畏生命、热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人。



        二、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地理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地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整合丰富的教育资源,将地理知识融入现实生活,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周围的地理常识。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力,教师应把学生作为课堂核心,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探索地理知识的精髓,为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人文底蕴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中国自然资源-水资源”为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为了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地理教师可以将水资源的知识点融入现实生活,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为出发点,提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请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列出生活中的浪费水。”如果老师提出问题,可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课堂讨论和思考时间,选择学生代表回答.学生甲:“洗手、洗脸、刷牙、洗碗的时候一直开水龙头。”学生乙:“家里断水的话打开水龙头,水来了家里没有人的话,会造成浪费水。”学生C:“平时经常把废纸、碎屑等垃圾扔进马桶,可能会浪费水资源。”学生通过联想生活的实际场景,可以逐一发现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而且有助于建立学生自觉的节水仪式。
        三、对地理教师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工作需要由教师进行落实,所以有必要首先帮助教师对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进行充分感受,也就需要促使教师数年以来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得以转变,从而建立起具有新理念和高素质的初中地理学课教师团队。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学校方面应积极强化针对初中地理教师的培训工作,促使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够得到不断完善,同时加强教师关于经济学、历史学以及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学习,以提升教师对人文地理的讲授能力。
        结束语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满足于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同时,对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因此,地理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将人文素养理念渗透到学生的脑海当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型人才添油加薪。
参考文献
[1]景思鸿.浅谈新教育理念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J].亚太教育,2019(10):95.
[2]张四海.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研究[C]..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47.
[3]兰先波.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二).: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8:772-7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