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新政——近代中国寻梦的肇始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陈星雄
[导读] 洋务新政又称为“洋务运动”、“同光中兴”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一场以“中体西用”为宗旨,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向西方工业文明迈进的近代化运动。

湖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星雄 441000 

摘  要:洋务新政又称为“洋务运动”、“同光中兴”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一场以“中体西用”为宗旨,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向西方工业文明迈进的近代化运动。从世界现代化进程叙事角度来看,它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伟大尝试,对后世中国经济版图、军事现代化、教育近代化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的近代中国寻梦之旅的起步。讲述《史纲》课程“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索”相关章节,应运用辩证思维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充分肯定洋务新政历史价值,正确指出历史局限及失败原因,力避虚无主义看待历史事件。
关键词: 洋务新政   自强求富   寻梦肇始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向西方引进枪炮、科技,创办一批近代军工民企、新式学堂、新式海军等,向西方学习致力迈向近代化的运动,史称“洋务运动”.由于“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阶级为挽救统治的一场自救运动。长期以来,关于“洋务运动”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课堂教学,对其历史功绩与时代价值没能给予充分肯定。洋务三十年,风生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变化最大的历史时期,由于注入了西方的或者说现代的因素,中国急剧地从一个纯粹的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过渡;从一个封闭型社会向可溶性社会演变。19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度见证了大清的崛起的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是“未来之星”,有望重返世界经济中心。重温这段历史,从国家现代化视角讲述洋务新政的历史功绩与价值尤为重要。
        一、千年局变  大梦初醒 
        在数千年人类农业文明时期,中国长期独占鳌头,引领世界,建立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中国人形成了以华夏为中心的“天下体系”观念。近代西方新社会生产力——大工业化之后,中国实际上开始遭遇西方近代工商业文明的比较优势而相对落后了。由于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中华文明中赋有工商业文明的因子。因此,中国接纳西方近代工商业文明,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本不构成问题。但是明清两代朝廷没有主动接纳西方、重构文明。直至19世纪60年代经受了两次鸦片战争打击,正如李鸿章所说,中国面临“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国人方痛定思痛,学习西方、寻求富强,集中精力发展现代工商、提振经济,发展军事、巩固疆防。这是中国数千年农业文明在遭受近代西方工商业文明碰撞之后的大梦初醒,自此开启寻梦之旅。
        二、洋务新政  寻梦肇始
        从世界现代化史这个宏大叙事视角来看,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觉醒,无疑是世界现代化盛宴上的迟到者。为了尽早实现自强求富的战略目标,清政府在洋务新政三十年利用国家资本主义,集中一切资源,建造坚船利炮,提升国家力量。客观地讲,中国此时发展速度确实超常规,短短三十年实现过去数百年不曾达到的成就。洋务新政设计内容非常庞杂,从军事起步,追求强军、强兵。因为从当时国际国内局势看“发、捻乃心腹之害,俄为肘腋之忧,英为肢体之患”[ ]固“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都曾表示,愿意帮助大清剿灭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以期尽快恢复秩序,重建国内和平,自由通商,扩大贸易份额。权衡利弊,清廷于1861年初断然拒绝了列强的援手,决心亲自剿灭太平天国。依此为契机,在京城设专门涉外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开始了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新政。
        (一)发展军工   1861年9月初,两江总督曾国藩在安庆创设军械所,先后调集徐寿、华蘅芳、徐建寅、李善兰等杰出科技人才,借鉴西法,研制拥有知识产权的枪炮、子弹、炸药,并制造出中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第一台蒸汽机。安庆军械所既是近代中国新式军事工业的起点,也是洋务运动的发轫,是开端。太平军主力被剿灭后的1865年,安庆军械所迁至金陵,改组为“金陵机器局”,成为洋务新政时期仅次于江南制造总局的大型军工企业。
        江南制造总局,或称上海机器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洋务新政中规模最大、成就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为后来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制造总局由曾国藩1865年创建,李鸿章主持,拥有十几家分厂,数千员工,能够制造枪炮、弹药、轮船、机器,并设有翻译馆、广方言馆等教育文化机构,不仅是近代最大的洋务企业而且是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传播中心,短短几十年,翻译西方史地、科技、政治、经济、法律书籍数百种,对于改变国人认知贡献巨大。从1865年算起,短短两年时间,江南制造总局就充分消化了德国最先进的武器制造技术,仿制出德式毛瑟前膛步枪;1868年,仿制出中国第一艘木制机动兵轮“惠吉”号,终结了中国只能进口兵轮的历史。



        (二)创建海军  巩固疆防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意识到海洋对中国未来的重要性,在中国历史上创建第一支近代化的新式海军、整顿海防、雄视海疆。这不仅为中国增加了一个全新的军种,而且对中国政治边疆的扩展意义重大。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广东水师和福建水师相继成军入列,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在远东、在世界的地位,提升了中国的政治影响力。
        (三)创建民企  走向世界  在“求富”的目标下,洋务新政集中国家力量创办了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汉阳炼铁厂、兰州制造局、兰州机器织呢局、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局等。这些主导型产业为后世中国打下了一个工业化的基础,也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的关键。这一批近代洋务企业规范了后世中国经济版图,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大致框架。洋务新政的影响力被严重低估。特别是1872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世界一体化的轨道。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远洋商船,不仅继续接纳世界各国来华贸易,而且可以自主航行世界各地进行贸易。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改变。
        (四)兴办新式学堂   清政府在引领中国走向世界、与世界一致方面不遗余力.1862年,清政府开始在北京和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三十多所外国语言培训学校,同文馆、广方言馆,培养了大量外语人才;开办许多新式工艺学堂、军事学堂,在促使中国教育由传统封建制教育向近代化西式教育的转变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同时也为中西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打下了基础。
        (五)派遣留学幼童  走向世界,与世界一致,是洋务新政的主题之一,应有之义。清政府从1872年开始,接受容闳的建议,派遣幼童出洋留学。此“中华创世之举,古今未有之事”,前后几批不过百二十人,竟然出现了唐绍仪、詹天佑、吴仰曾、唐国安等众多影响近代中国历史的杰出人才。
        洋务三十年,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变化最大的三十年。经此一举,中国不仅有了轮船、铁路、矿山等现代设施、企业,而且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时代。1879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天津—大沽”开始铺设,两年后,清政府筹设电报总局,铺设“上海—天津”的电报线路。电报的引进、运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过去的交往方式,这个方式一直影响到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三、兵败东瀛  中兴迷梦 
        1894年的甲午战争,寄托着中国人无限希望与梦想的洋务运动化为“中兴迷蒙”。刺痛了时人,至今令国人挽额深思。洋务新政的失败原因不止于一端。根本原因是“中体西用”的宗旨,即“只改经济制度,不改政治制度;只新其貌,不新其心”,只变“用”不变“体”,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卫道色彩浓重。时人对大清“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的反思甚为深刻,但是全盘否定洋务新政的集体转向甚为可惜。洋务运动失败足以证明“大清特色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实现国强民富;拒绝从善如流的民主体制,是不可能领跑于世界。
        洋务三十多年的发展确实改变了中国,近代化工业基础逐渐成型,一个新的社会阶级——资产阶级也在缓慢成长,中国的政治架构尤其是法律制度经过三十年调适,也在向世界靠拢。大清再造玄黄、重现昔日的荣光并非只是梦想。遗憾的是,历史并没有走向那一天。但仅从军事一途来讲,洋务运动在中国建立起一批近代军工,实行军事装备机械化生产;翻译西方军事著作,采用西方先进的军事编制与训练方法,加速了军队职能的近代化,开办军事学校培养了一批近代化军事人才,开创了中国军事近代化先河。从一定意义上讲,为中国免遭西方列强瓜分发挥了重要作用。仅此意义,功莫大焉。
        如何看待历史人物,张謇先生的以“公平之心理,远大之眼光”,“勿爱其长而护其短,勿恨其过而没其功;为天下惜人才,为万世存公正”[ ]评价标准,对我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假如不是虚无主义看待历史,今天我们稍带温情与敬意回望这段历史,应该为那一代寻梦者自豪、骄傲。中国只是现代化盛宴的迟到者,但并不拒绝现代化盛宴。应该承认洋务运动“风生水起三十年”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寻梦的肇始”,中国在经历“千年未有之局变”后,第一次与世界的距离渐渐拉进。洋务新政的许多成就甚至影响到了今天,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国家出路早期探索章节时一定要对“第一批寻梦者”心存敬意,对洋务新政的历史功绩给予充分肯定。
参考书目:
[1]李鸿章:《筹议海防折》,《李鸿章全集》第2册,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2]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刚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年版。
[4]章开沅:《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中华书局出版社,1986年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