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创新教学设计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方飞斌
[导读] 新课程改革中,初中科学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
        方飞斌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姚江镇直埠初中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中,初中科学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一线的科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作为整个课堂的主角,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
        【关键词】 科学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  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中,初中科学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指的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特点为:在整个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从传统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实现角色转变,从“指挥者”转变为“引导者”﹑“协助者”,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学生要有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有对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锻炼,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懂得思考问题的人,遇到问题,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对问题提出各种猜想和假设,考虑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去收集证据,运用多种方法对证据进行总结归类,并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得出确实可靠的结论,得益于我们生活。而这种能力的锻炼需要我们科学教师能在平时的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注重各类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一、巧用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形成主动探究意识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达尔文说:“我一生主要乐趣和唯一职务就是科学工作,对于科学工作的热心使我忘却或者赶走我的不适。”对于目前的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若让学生能喜欢学习,那将会激发学生巨大的潜能。如果一个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那无疑是在苦役中度日。对于目前的初中科学课程而言,很多知识都是比较枯燥的,抽象的。那如何创设有趣味性的问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非常值得我们老师去思考。
        案例分析:在上浙教版八下第三章第二节《氧化和燃烧》,燃烧需要哪些条件时,老师设计了如下情景:
将白磷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问:自古以来水火不相容,白磷能否在水中燃烧呢?
        ……
        下一秒让我们来共同见证奇迹。
        老师将导管深入水中,并通入氧气,白磷真的在水中燃烧起来。
        此时,课堂上……
        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抛出问题:“白磷为什么会在水中燃烧呢?”同学们都进入了积极的思考中。
        将平时观察不到的现象作为课堂的引入。教师将通过白磷在水中燃烧实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情境,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手段
   在教学设计时,结合教材设计出一些学生赶兴趣的或者有利于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放羊式教学法
        提到“放羊”二字,可能很多人都会与不负责任联系起来,但是我认为不同的教学内容,其难以程度各不相同,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的对较易掌握的知识点﹑实验,放手让学生动手去尝试操作。意外的惊喜就在“放羊”中收获。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在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         。
(2)若实验成功,请写出a、b、c三个数据应满足的一个等式关系              。
通过实验,多数实验小组都能顺利回答上面两个问题,当老师再给出一个问题若集气瓶内的导管没有被液面封住,则导致测量的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很快有小组就将现象描述出来,在烧杯中出现大量气泡(因为实验前老师并未强调导管必须插入到页面以下,有部分实实验小组刚好做了这个实验)全班同学立刻想到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将集气瓶的空气部分排出,冷却后将会有更多的水倒吸导致结果偏大。
        (二)阳光教学法
        每一株幼苗都需要阳光雨露的浇灌,那我们的学生呢,当然更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学会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用一颗童心来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要自由、充分地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成果,让学生有好的知识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努力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课堂知识学得更活,更扎实,更深入,要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多鼓励赞扬好的行为,放大优点,让学生在有趣的科学课堂中茁壮成长。
三、注重学法指导,学会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要由重“教法”变为重“学法”,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学法研究。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创设自主学习的平台,而不是满堂灌。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参与整个知识的探索过程,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又得到了锻炼。
        
        比如燃烧的三个条件探究活动时,提供给学生一个玻璃杯、一个水槽、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及火柴若干。让学生小组协作探究燃烧需要哪些条件。有一定科学基础的同学想到了燃烧需要空气,那如何能隔绝空气呢,有同学将蜡烛点燃,并将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但是发现无论如何蜡烛都不能熄灭。细心的同学发现玻璃杯与桌面存在一定的空隙,那如何能完全密封呢。有小组同学巧妙的运用了水槽,将蜡烛放在水槽底部并点燃,将蜡烛倒扣在蜡烛上,并在水槽中倒入一定量的水,不一会,蜡烛就熄灭了。部分同学提出了蜡烛燃烧需要空气,但有同学提出杯子中不是还有空气么,为什么会熄灭?通过仔细观察发现,玻璃杯中的水面升高了,而且升高的体积大约为这个玻璃杯体积的五分之一,刚刚跟前一节课学过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五分之一,顺利的得出了燃烧需要氧气的条件。
        在日常备课中要注重“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多与学生交流,给学生以及时的帮助,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四、关注学生发展,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科学学科来说,阅读的习惯、读图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都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养成。教师要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要善于钻研,勇于创新,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对学生严格要求和管理也很重要的,因为学生的自觉性是有限的,对学生学习的督促和检查很有必要。
        新的课程标准对于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关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这需要科学老师成为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五、结束语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从而学生会以主人翁的身份去参与知识的探究,并会更加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平等的去讨论其中的问题。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的、和谐的学习交流氛围。当然,开放的教学课堂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课前,应做足充分的准备,哪些问题需要做必要的启发引导,哪些问题,可以完全交给学生去讨论,通过小组间的协作来完成。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每个学生也都有自己的特长。在教学过程中能针对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讨论,学生之间会得到相互启发。而且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碰到的各类困惑也能很好的被老师发现。从而使学生个人的智慧在班集体中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