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静 张晓梅
河北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引介悉尼学派基于语类的支架式读写能力教学法,探讨该教学法对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从而改善高校目前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关键词:语类理论 语类教学法 大学英语写作
一、引言
“语类”概念源于系统功能语言学韩礼德,哈桑等学者对语境、语域的研究,由马丁和他的同事为主体的 “悉尼学派 (Sydney School)”发展扩充而成。其就应用语言学领域而言通常被划分为三大流派:以Miller 为代表的新修辞学派(New Rhetoric)、以 Swales 为代表的专门用途英语学派(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和以 Martin 为代表的悉尼学派(the Sydney School)(Hyon 1996:693- 722)。
语类教学法理论是基于语类理论的读写能力教学法理论(genre- based literacy pedagogy)的简称。该教学法重点强调语言模式分析、支架搭建及互动的重要性。
基于语类理论的支架式读写教学法 (Genre -based Scaffolding Pedagogy) 是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分析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重要成果,其核心部分是写作教学环的创建与实施。
随着语类教学法不断发展完善, 2008年Rose 等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支架式读写能力教学进行了完善,将该教学模式分为阅读准备、独立阅读、写作准备和独立写作四个步骤。
二、基于语类理论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支架式读写能力教学模式分为阅读准备、独立阅读、写作准备和独立写作四个步骤。整个教学过程强调 “支架”作用,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将师生间的支持性互动贯穿于整个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第一步为阅读阶段,在该阶段教师逐句解释句意,搭建词汇支架,其间给出语义提示让学生找出关键词或表达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提供反馈或让同伴给予反馈,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同时学生不断重复关键词或表达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单词记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逐渐在阅读中快速自动识别各种语言模式。学生在内化所学语类的结构特征和语言表达模式,也为他们成功完成同语类新文章的独立改写和独立写作打下了基础。
维果茨基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为儿童提供最近发展区内的经验,从而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教师在搭建任务支架的过程中,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水平需要在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写作任务的能力。学生在教师或者同伴引导帮助下主动构建自我知识框架都可以理解为支架。教师或者帮助者搭建支架的前提是要了解学习者现有的发展水平,即最近发展区,在学习者最近发展区引导其主动构建知识,并在学习者实现当前所学知识意义构建时逐步撤销支架。
这就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对阅读和写作学习进行系统、有效的指导。在阅读准备阶段,教师搭建语境支架,首先教师需要处理文章的语类及背景信息,之后学生就文章内容进行大意概括或简短讨论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关键术语、陌生概念、重要表达式、句子、段落及谋篇布局要求学生熟练识别掌握,为下一步的独立阅读做好铺垫;
第二步独立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搭建的支架帮助下运用课堂所学语类知识、分析方法独自对同类语篇进行阅读,之后进入写作准备;在写作准备步骤中主要是指对同语类文章的改写,在此阶段,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集思广益,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词汇、句型、表达方式和语篇结构进行写作;
支架式互动循环模式中的互动并非简单提问,而是由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结合“最近发展区”理论有计划、分步骤的搭建支架,从而确保所有水平阶段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做出正确回答,为学生独立完成写作任务打下基础。
经过逐层深入的阅读准备、独立阅读和写作准备之后,最后一步为独立写作,要求学生独立运用所学进行写作,从而锻炼学生对特定语类独立写出规范性文章的基本能力。
三、结束语
与在英美国家的英语学习者相比,我国具备充分的读写条件,但是学生的读写水平较之其他方面一直以来都较为薄弱。虽然我国一些学者和一线教师曾尝试将语类教学法应用到大学英语写作当中并取得了了一些成果,但是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大多为大班授课,课堂中发言参与教学互动的只是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参与性少或者不能充分参与,这就为师生共建环节中互动的顺利开展造成一定障碍,其次由于班容量大,学生作文的批改成为教师评价的棘手问题。有效的英语课堂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及现代教学技术的支持,如何更高效地提升大学英语写作水平,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论证。
参考文献:
[1]Vygotsky,L.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
cal Processes[ M]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2]黄洁,周统权,王微萍.基于语类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学路径研究——以“文献综述”写作教学为例[J].外语界,2016(02):69-78.
[3]霍雨光,李恩庆,郭巍. 支架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04):72-74.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上海: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 2007:1- 13.
[5]陆凤珍. 支架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英语广场,2017(10):84-85.
[6]王初明. 以写促学— — —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试验[J] .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3): 207- 212.
[7]曾淑玲. 基于支架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研究[J]. 黑河学院学报,2017,8(03):71-72.
[8]张先刚. 悉尼学派的语类教学法理论[ J] . 外语界, 2013(2): 24-32
[9]郑瑶菲,陈松菁.语类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环研究[J].高教探索,2014(01):115-120.
[10] 周祥. 悉尼学派语类教学法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之启示——“以读促学”与王初明“以写促学”的结合[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25(01):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