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流行音乐中混声技术训练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陈轩
[导读] 随着当前社会流行音乐的不断发展,在大学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中教师对于流行音乐的教学工作开展更加重视,且制定了有效培养学生学习流行音乐的方法,

        陈轩
        云南省昆明艺术职业学院  650000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流行音乐的不断发展,在大学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中教师对于流行音乐的教学工作开展更加重视,且制定了有效培养学生学习流行音乐的方法,并制定了符合学生学习思维与学习规律的流行音乐混声技术训练措施。在这一方法的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音乐学习素养,且可以进一步带动大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以及对流行元素的应用和掌握水平。研究将针对当前大学就流行音乐中的混声技术训练方法作出深入的分析与探索,并且会结合当前大学生学习音乐知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看法与意见,为后续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帮助。基于此,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且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实现了进一步的精进。
        关键词:大学;流行音乐;混声技术;训练方法
        研究将从流行音乐的混声技术教学工作入手,对学生进行流行音乐教育教学的指导与培养。就当前情况而言,导致学生在学习流行音乐无法实现对混声技术有效训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且亟待教师商榷和解决:第一是学生对于流行音乐演唱为什么要用混声技术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不足,导致学生对混声技术的学习与训练热情不够;第二是由于学生的真声存在,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音域拓展的教学,导致学生的演唱能力无法得到提升;第三是由于学生对于假声应用的不熟练,在演唱部分流行音乐的时候不能将假声有效的应用起来,进而影响了整个演唱的过程和效果;第四是学生对于混声技术的学习与掌握能力偏低,且无法实现在流行歌曲中轻松自如的应用混声提升自己的唱功和音乐学习能力。
一、流行演唱的混声作用
        人的声音发出是基于人体的肌肉群以及发声器官共同完成的一套动作。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肌肉群和发声器官协调的好,那么人的发生就会非常“好听”,如果协调的有偏差,那么人的发生就会比较“难听”。但是,这一“好听”与“难听”的界定暂且没有相关定论,所以在此不对其进行讨论。在大学流行音乐混声技术教学工作开展中,音乐教师需要通过提升学生“唱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技能,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该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的突出混声技术在流行音乐演唱过程中的作用,而且可以让学生深入感受到通过语言表达歌词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变化与生理感受。基于此,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将得到前面的发展与建设。
二、调整真声,拓宽音域
        一般情况下,男声在提升到g2之后,就会产生声音断裂以及破声的现象。在演唱过程中,遇到音域跨度过大的时候,一般会出现在高音区域大声喊叫的现象。此时,学生的演唱声音虽然提升了,但是其美感和感染力却下降了不少,甚至部分学生在“喊叫”完之后出现了嗓子阵痛与嗓音短期无法恢复的情况。在此,将之称之为是“声音失控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在演唱换声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掌握好“真声和假声”的区别,对此需要注重对真声的控制与调整,以此来拓宽学生的音域,实现对流行歌曲的正确演唱。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演唱香港歌手梅艳芳的歌曲对其进行混声技术的了解与认识,或者可以鼓励学生演唱与研究香港歌手王杰的歌曲完成自己的真声调整与控制。以上两名歌手在各自的混声技术应用中均有这显著的特征,其声音浑厚、有感染力,且韧性较好,在刚柔并济的过程中能实现收放自如,且咬字清晰,音域宽广。教师在纠正学生真声问题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演唱音量进行控制,并且要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柔和的演唱状态,通过软腭上台的方法,自然的放松自己的下巴和胸腔以及腹部等位置。如,教师可以采用u,i等字母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像叹气一样引导学生从高音区到低音区过渡。后期,教师可以让学生演唱《停格》这首歌,对比张学友在演唱过程中的混声技术应用。


三、调整假声,提升质感
        应用假声的技巧是提升学生混声技术演唱能力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高音区的假声应用对学生进行重点教学。通过该方法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将演唱的音高作出相应的调整,且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演唱的穿透力,进而实现学生演唱爆发力的提升与进步。在这一背景下,学生的演唱会产生一种“金属感”和“层次感”。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演唱陶喆的《普通朋友》这首歌,重点演唱歌曲中的副歌部分:“我无法只是普通朋友,感情已那么深,叫我怎么能放手……”在这一演唱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体现其中的柔中带刚以及咬字清晰的特征,并且要讲解如何实现头腔共鸣和改变发生方式的技巧。通过这一教学工作的开展,学生不仅能够懂得如何有效的调整自己的假声,还能有效的提升演唱的质感,改变之前演唱声音无力的问题。如,教师可以应用hei,ha,hi等音节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寻找声带发声和气息匹配的瞬间对真假声进行转换与调整。
四、掌握技巧,实现混声
        流行音乐混声演唱技术作为一种提升学生音乐学习专业素养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眼馋过程中正确的应用真假声,且可以提升学生的真假声转换水平。在这一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网络和电视,对学生进行混声技术掌握熟练歌手演唱素材的教学。
        例如: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歌手有:欧美歌手MariahCarey和AdamLambert、意大利歌手NicolaSedda、中国歌手韩红、邓紫棋、黄绮珊等人。他们的声音特色都非常明显,且有着较强的混声技术演唱能力。混声技术可以在流行音乐的演唱过程中通过对平滑声区的转化来完成,以此能够有效解决演唱者声音协调的匹配程度,且可以促进演唱者的声音状态,进而实现演唱者在不同音域中的只有转换与穿梭。所以,混声技术的应用,能够为流行音乐的演唱带来全新的活力,而且可以实现演唱者对个人情感的有效表达,进而让歌曲的演唱更加动听、耐听,且可以对声音做到绝对的控制与调整。提到混声,主要概念有:真声、假声、声区几个类别。其中,真声响亮但笨重,假声柔和但无力,若仅依靠这两种方式根本无法实现对流行音乐的演唱需求,但混声能够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使得高音不虚,中音不重,有力而不炸裂,爆发而不失衡。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信乐团《火烧的寂寞》副歌教学,结合“从山顶滑落,可怕的想念还活着”中的“山顶”和“怕”字演唱方法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明白如何收敛情感,增强假声机能。由此可见,通过对学生进行混声技术的训练,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流行音乐演唱技术。
        综上所述,在近些年我国大学音乐教育教学系统中,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的主要方向从以往的教材研读转变为了现如今的“与时代同步”。通过这一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能力,且可以带动学生的音乐素养不断发展与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流行音乐的教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板块,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流行音乐教学的时候,不仅要分析与解释流行音乐的流行元素,还需要从演唱的方法以及技巧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与引导,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流行音乐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对个人嗓音特色以及演唱技巧的掌握和熟练应用。在这一背景下,学生能够通过流行音乐的演唱有效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现出自己的风格、反映出自己的舞台能力,且可以实现对相关演唱技巧的进一步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晓盈.略析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的价值维度和负面影响——基于学校音乐教育的视角[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6(03):38-41+7-8.
        [2]范源博.大学生流行音乐接触行为的调查研究——以新疆大学维吾尔族大学生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09):104+106.
        [3]姜蕾.21世纪以来美国音乐(分析)理论学科新趋势研究——以《音乐理论期刊》为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6(01):27-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