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小学体育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9期   作者:杨巨东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更新了体育教学观念,小学体育创新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

        杨巨东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群胜联合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更新了体育教学观念,小学体育创新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对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给出了几点个人的建议,分别是保证课堂趣味,培养体育锻炼兴趣;成立活动小组,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做好教学强化,提升教学实际效果。
        关键词:小学;体育;有效教学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体育课不受重视,教师教学没有激情,学生学习没有热情。在这种情况仅是维持正常的教学就已经很不错了,又何谈教学的创新。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体育课也日益受到重视,改变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成为了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有必要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探索。笔者任小学体育教师多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所获颇多,现归纳如下。
         一、保证课堂趣味,培养体育锻炼兴趣
        以往的传统的体育课堂是非常枯燥的,没有乐趣可言,这使得不少学生都失去了上体育课,以及体育锻炼的兴趣,这直接阻碍了其他教学目标的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到了三维目标中就设计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心理特点,依据新课标的精神,笔者认为小学体育教学必须实现趣味性教学这一目标,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能够充分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锻炼,这将为其他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实现小学体育趣味性教学呢?笔者认为,体育游戏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
        游戏应该根据学生年纪的高低灵活运用。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做老鹰捉小鸡、叫号接龙、占领阵地等游戏。但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游戏则无疑会显得比较幼稚,所以无法起到趣味教学的目的。笔者建议,可以结合某种运动开展游戏教学,比如一些简单的篮球游戏、足球游戏等。笔者在给高年级的学生上足球课时,就经常让学生进行一种抢球的足球游戏——由几个人围成一个圈,圈子不宜过大,几个人之间可以随意传球,由一人站在中间进行抢球。围成圈的几个人传球过程中被抢,或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将球传出去则由这位学生代替抢球的学生。这个游戏具有一定的激烈性和趣味性,而且能够磨练足球技艺,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成立活动小组,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很多学生认为体育课的目的仅仅是锻炼身体,是为文化课做调剂的一门无关紧要的学科,其实这是一种大错特错的想法。

体育课锻炼的是人的品质,它不仅需要学生完善自身技能,更需要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体育中有很多运动都是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的,比如足球、篮球、排球、接力赛等等。只有团队合作,心向一处想,力向一处用,才能做好每一件事,克服每一个困难。因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对动作要领的掌握也有快有慢,于是笔者在教学时将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以良帮莠,共同提高。
        例如,在教学“篮球基本知识”内容时,笔者发现很多学生不能掌握运球和投篮的正确动作,导致很多学生出现倦怠消极的情绪。于是笔者让学生成立了篮球运动合作小组进行互帮互助的练习,让一些能快速掌握动作要领的学生帮助那些对篮球很陌生又不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的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在进入各组后,充分发挥了自主能动性,那些动作规范的学生也能认真地向不得要领的学生讲解每一个动作,他们脸上的表情严肃认真,像一个老师在向自己的学生传授知识。笔者在一旁观察时发现有一个学生在帮助另外一个学生练习投篮时,站在那名学生身后双手托着怀抱着篮球的那个学生的双手,辅助他进行了投篮,一次次的动作重复,让那名学生很快地掌握了投篮的动作和技巧。因此,采取分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效率自然能得到提升,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还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三、做好教学强化,提升教学实际效果
        强化在体育课堂内随处可见,特别是当前新课程标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会去发现学生的亮点,并及时驾驭强化,给学生的学习树立信心、或树立好的榜样、或组织竞赛活动等,这些有意无意、或多或少的教学行为就是在运用强化技术。
        体育课堂教学中,强化技术运用的时机是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表现而实施的。当学生出现消极情绪时、当学生课堂学习分散注意力时、当学生对某个练习出现疲劳时等,及时给予强化,让学生关注课堂、关注学习,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如,在小学的单双脚跳课中,学生掌握并多次练习后,有的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降低、注意力分散,这时安排竞赛的环节。合理运用教学强化技术,要保证教学强化的效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体育课堂中,受教学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教师更要关注强化技术的运用方法,让学生在体育的学习过程中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
        总而言之,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希望诸位教师能够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小学体育教学的方式,拓展教学的内涵,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宝喜.关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8):392.
        [2]王海书.小学体育课堂体质训练策略实践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1):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